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小平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冠脉
  • 2篇心房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1篇电生理
  • 1篇调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多径路
  • 1篇心包
  • 1篇心包穿刺
  • 1篇心包穿刺置管
  • 1篇心包积液
  • 1篇心病
  • 1篇心房调搏
  • 1篇心房纤颤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机构

  • 8篇如东县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作者

  • 8篇康小平
  • 3篇刘冬梅
  • 2篇罗培
  • 2篇吴明明
  • 1篇钱惟成
  • 1篇陈松平
  • 1篇杨志健
  • 1篇谢莲
  • 1篇谢莲
  • 1篇朱铁兵
  • 1篇张维龙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 1篇1997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2006年
刘冬梅杨志健朱铁兵康小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冠脉病变特点冠脉造影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25例体会
2011年
目的:提高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结果:25例均1次成功,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准确性好、成功率高、风险小。
张维龙康小平
关键词:超声引导心包积液心包穿刺置管
食道心房调搏对正常人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的探讨
1997年
用食道调搏(TEPA)S1S2程控刺激检查60名在校生,S1S1周期选用多种且同一S1S1周期时,S2早搏刺激作正、反两次扫描。结果房室结双径路(DAVNP)18例(30%),三径路(TAVNP)8例(13.3%)。S1S1周期以600ms检出率最高(分别为总检出数的66.6%和75%)。全组未见心房回波及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谢莲康小平费国均闻佩珍钱惟成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选择76例EH患者,服用厄贝沙坦150~300mg/d共8周,观察血压、超声心动图变化以及服药耐受性。结果:8周后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以及左室重量指数降低(P<0.01),无明显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是一个高效、安全的降压药物,能够抑制左室重构。
缪文龙康小平
关键词: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回顾患者资料,其中32例在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观察组,28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水平来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9.37%、21.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在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巩固疗效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氯吡格雷
静脉推注心律平死亡1例
目的:对1例静脉推注心律平致患者死亡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案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了被鉴定人病史。结论:因此心律平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医疗缺陷或过错,推注心律平与死亡之间也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主因形成),参与度拟为56%--9...
康小平陈松平
关键词: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回顾性分析因果关系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调查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在该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收治起止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数量,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90例患者总计51例患者发生过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外周血管病变史是导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35例男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13例,发生率为37.14%;55例女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38例,发生率为69.09%;两组比较差异有(χ~2=20.495 6,P<0.05)。不同性别患者心血管出血风险等级分别为(3.42±1.07)、(2.10±0.8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 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靶血管失败的几率较高,导致这种情况的危险因素较多。相较于男性而言,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更容易出现缺血、出血事件,因此要多加关注,以避免缺血、出血事件发生。
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出血事件缺血
特发性房颤14例诊治体会
1996年
特发性房颤(LAF)是指心电图有房颤存在,而无原发性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征象,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我院于1987年~1994年间共诊治该病14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康小平谢莲
关键词:心房纤颤特发性房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