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炳炉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通信
  • 2篇电力
  • 2篇网络
  • 2篇物联网
  • 2篇联网
  • 2篇变电
  • 1篇电力通信
  • 1篇电力线
  • 1篇电力线路
  • 1篇电网
  • 1篇电站
  • 1篇虚拟化
  • 1篇一体化
  • 1篇在线监测
  • 1篇在线监测系统
  • 1篇智能电网
  • 1篇智能监测
  • 1篇输变电
  • 1篇输变电设备
  • 1篇数据安全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1篇国网重庆市电...

作者

  • 5篇杨炳炉
  • 4篇胡致远
  • 3篇徐鑫
  • 2篇朱咏梅
  • 1篇唐军
  • 1篇黄超
  • 1篇徐涛
  • 1篇李培毅
  • 1篇袁研根
  • 1篇张文哲
  • 1篇肖磊
  • 1篇吕玉祥
  • 1篇李晓娣
  • 1篇宋洋洋
  • 1篇虞洁

传媒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高电压技术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是实现“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深度融合的、复杂的现代电网。变电站作为电网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地位,其复杂性更加突出,表现为:①从电力流角度看,包括电力系统的输电、变电、配电大部分环节;②从业务流角度看,涉及变电...
杨炳炉
关键词:变电站虚拟化现场通信智能电网物联网
文献传递
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线路中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在输配电线路现场通信网络中,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需要解决远距离传输带来的适应性问题,也需要支持电力信息处理的时间同步。文中讨论了以IEEE 802.11g(2.4GHz)为代表的微功率无线传输技术构建现场通信网络的技术方案,重点针对点对点组网拓扑下的通信吞吐量、时延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测试了设备远距离通信与时延和吞吐量的关系,并基于分析数据获得了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对IEEE 2030标准定义通信技术指标的适应性。针对电力信息的业务同步需求,提出了微功率无线在现场网络中的同步技术,对所提出的同步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仿真。
胡致远宋洋洋袁研根朱咏梅杨炳炉徐鑫
关键词:现场网络无线网络吞吐量
一种适用于电力通信SDN技术
本发明是关于设计一种适用于电力通信SDN技术。该技术能够提供IEEE1588B网络优化方案,满足电力系统对同步时间的需求。通过控制器直接收发Announce报文,运行最佳主时钟算法,分析判断各设备的时间优先级,一次性确定...
肖磊黄超唐军虞洁徐鑫胡致远杨炳炉
文献传递
一种工业通信网络关口设备
本发明是关于工业通信网络关口设备的设计。该设备能够适应工业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满足工业网络朝着大规模的复杂的物联网方向发展。该关口设备通过包转换机制能够实现工业网络下行的单播、多播、广播业务包到通信广播数据包的映射和...
李培毅徐涛张文哲李晓娣徐鑫胡致远杨炳炉
文献传递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在线监测系统通信网络设计被引量:18
2015年
为了适应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广泛感知及海量信息处理,提出一种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在线监测和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和实现方案,所提出的扁平式网状网结构支持了现场信息的采集点分散和分布式处理。在网络结构中增加汇聚层功能实体以实现物联网通信设备及通信流的有效管控,并且在现场组网实现方案中采用有线和无线双通道异构组网技术,提升了系统容错能力。依照IEC61850标准测试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结果表明:在广播风暴场景中,传统网络近于瘫痪;而在该网络结构和组网实现方案中,广播风暴场景下的网络时延最大87.93 ms,因此在满足IEC61850标准所规定的时延和带宽要求前提下,比传统方法更有效地保障了重负载网络性能和网络容错能力,满足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信息采集和处理的通信质量保障需求。
胡致远杨炳炉朱咏梅吕玉祥成云梅杨家全
关键词:物联网分布式计算智能监测管理一体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