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红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胃肠镜检查用上肢支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胃肠镜检查用上肢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板的内部螺纹配合有螺纹柱;通过把患者的上肢放置于支撑槽板内侧,软垫对患者身体起到保护作用,拉动连接棒使绑...
- 齐红敏
- 凝血酶冻干粉内镜下喷洒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喷洒凝血酶冻干粉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内镜下喷洒凝血酶冻干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5)。观察组满意度97.2%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5)。结论内镜下喷洒凝血酶冻干粉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齐红敏
- 关键词:凝血酶内镜消化道出血去甲肾上腺素
- 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声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入我院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内镜联合ESD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胃镜联合ESD治疗,对两组的一般手术情况和随访记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病灶切除率更高,随访复发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黏膜及黏膜病变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齐红敏南忱李胜昔
- 关键词:消化系统病变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验证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下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105名接受蛛网膜下腔穿刺镇痛术下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这些患者均为行常规结肠镜检查因疼痛而失败,而又因为心肺功能差等原因不能进行静脉全身麻醉的患者。检查进行中给予术中心电图、血压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评分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无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肠镜检查是安全的,而且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
- 齐红敏杨德荣李胜昔
- 关键词:结肠镜蛛网膜下腔麻醉
- 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外周血LMR、NLR和PLR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究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ESD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窥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病灶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LMR、NLR及PLR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20,t=25.211,t=9.746;P<0.05)。观察组病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7.78%和68.89%,均高于对照组(77.78%和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389,x^(2)=4.555;P<0.05),而两组基底病灶残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45,x^(2)=1.178,P>0.05)。两组术后1年内均无复发及转移的发生。观察组术后3个月LMR明显升高,NLR和PLR明显降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47,t=6.881,t=6.679;P<0.01)。术前两组LMR、NLR和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LMR明显高于对照组,NLR和PL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24,t=4.183,t=12.252;P<0.01)。结论:ESD治疗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且能显著升高外周血LMR水平,降低NLR和PLR水平。
- 齐红敏南忱李胜昔
- 关键词:癌前病变疗效
-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持续时间对ERCP术后胰腺炎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ERCP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持续时间长短对术后胰腺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389例行ERCP取石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中s球囊扩张直径达到标准后立即减压拔出,球囊扩张0 min;B组术中囊扩张持续1 min,C组术中球囊扩张持续3 min。术后观察体温、血常规、肝功能、术后2、4、8、12、24、48 h血淀粉酶及患者腹部体征。结果 3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情况为A组2例(1.56%),B组3例(2.22%),C组3例(2.30%),采用多样本率的c2检验提示3组患者胰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取石过程中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持续时间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无影响。
- 齐红敏李胜昔王浩
- 关键词:ERCP十二指肠球囊扩张胰腺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