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建慧
- 作品数:79 被引量:272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及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HAML的MRI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9例均为单发肿块,中位直径4.0 cm(1.4~15.3 cm).7例无不适症状,2例上腹部不适,均行手术切除,中位随访10个月(2~ 24个月),无复发.组织学上分为混合型4例和肌瘤型5例.免疫组化均HMB-45(+)、SMA(+)、CD34(+).5例MRI回波序列见大量脂质成分.增强MRI分两种类型:I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仍强化(混合型和肌瘤型各1例),其对应病理为肿瘤组织含较少血管;Ⅱ型,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消退,其病理为肿瘤富含血管(混合型3例及肌瘤型4例).结论 HA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HAML的增强MRI特征与肿瘤组织富含血管多少有关.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HMB-45、SMA、CD34阳性.
- 王春平郭晓东王鈜刘长春高旭东曲建慧刘泽常秀娟陆荫英周光德曾珍杨永平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学
- 拉咪呋啶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被引量:5
- 1998年
- 拉咪呋啶是新近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新一代核昔类似物,并显示了强大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预计不久可全面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拉咪呋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研究近况。
- 曲建慧张修礼韩絮琳万谟彬
- 关键词:拉咪呋啶乙型肝炎药物疗法
- SSH技术筛选β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的下调基因
- 2006年
- 筛选β-干扰素质粒转染下调相关基因。以β-干扰素表达质粒pcDNA3.1(-)-IFNβ转染HepG2细胞,同时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I酶切后将来自pcDNA3.1(-)转染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adaptor1和adaptor2衔接,再与来自pcDNA3.1(-)-IFNβ转染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成功构建人β-干扰素质粒转染下调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所获得的50个克隆中,随机挑选37个克隆均含有插入片段,将这些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2种编码基因,其中3种为未知功能的基因。筛选到的cDNA序列,包括与细胞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一些蛋白编码基因。
- 钟彦伟成军曲建慧张黎颖郭江李晓东
- 关键词:Β-干扰素下调
- 钙离子调节亲环素配体及其不同剪接体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08年
- 目的:克隆钙离子调节亲环素配体(CAML)及其不同剪接体,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方法:以Jurkat、HepG2细胞提取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CAML基因,选用pGEM-T-easy载体进行TA克隆,利用VectorNTI9.0软件与CAML基因所在染色体进行比对分析,并对CAML全长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CAML基因克隆成功,并证实CAML基因在细胞中存在3种剪接体,分别为缺失全长CAML cDNA序列中634~698、173~633和173~698 bp的CAML序列,大小分别为825、429和363 bp。这些剪接体的组成中均包含了CAML与其他蛋白相互结合的亲水的N末端,以及CAML发挥调节钙离子内流作用所必需的第2、3跨膜结构域,说明这些剪接体均具有发挥CAML基本功能的可能。结论:成功克隆了CAML基因,并首次证实CAML基因在细胞中存在不同剪接体。
- 程勇前成军刘妍王琳徐东平钟彦伟曲建慧赵平
- 关键词:剪接体生物信息学分析
-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干扰素β基因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的基因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筛选干扰素β(IFN-β)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的基因,探讨IFN-β基因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IFN-β启动子D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生物筛选过程,噬斑PCR扩增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噬菌体经富集后,随机挑选52个克隆,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确定与IFN-β启动子具有结合作用的肝细胞蛋白有6种,包括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淀粉酶突变体蛋白,锌指蛋白等与细胞发育和代谢有关的蛋白。结论IFN-β启动子DNA与肝细胞中多种蛋白类型结合,为研究IFN-β基因在肝细胞中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 钟彦伟吴顺华成军徐东平戴久增高学松曲建慧王巧侠李晓东郭风劲郭江纪冬
- 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干扰素Β启动子
- 不同肝癌细胞系中P53/P21/MDM2表达初步观察
- 2003年
- 选用P53状态不同的Hep3B、PLC/PRF/5、HCC-9204、HepG2、HepG2215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各细胞P53蛋白以及P53下游基因p21、mdm2蛋白表达情况;将报告基因PG13-CAT转染细胞,通过观察CAT酶表达水平反映各细胞中P53的反式活化功能;P21-LUC质粒细胞内转染,比较不同细胞中P53对P21启动子的活化情况。结果显示,PLC/PRF/5细胞中P53蛋白高表达、低功能,但P21蛋白以及报告基因P21-LUC转染细胞后荧光素酶均具有较高水平表达;Hep3B细胞中P53蛋白无表达、无功能,P21蛋白低表达,MDM2蛋白表达相对较高;HCC-9204细胞具有较高MDM2表达,P53蛋白表达及功能均较低,P21亦呈低表达;HepG2215较HepG2细胞具有较高的P53、P21蛋白表达,P53活化报告基因的活性也较强。结果提示,肝癌细胞中P53活性与其表达水平、存在状态有关;某些细胞中P21的活化表达存在不依赖于P53的途径;MDM2与P53的表达具有负性相关倾向。
- 曲建慧朱明华倪灿荣李芳梅林静祝峙于观贞
- 关键词:肝癌细胞系P53P21MDM2蛋白表达
- 干扰素-α作用于HepG2细胞后上调表达基因的筛选被引量:1
- 2006年
- 曲建慧成军钟彦伟刘妍王琳张黎影戴久增张玲霞
- 关键词:干扰素-ΑHEPG2细胞表达基因调节免疫反应生物学作用抗病毒感染
- 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预测分析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索拉非尼(Sorafenib)联合氩氦刀局部冷冻消融(argon-helium cryoablation)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HCC)患者疗效确定,但患者之间的预后相差很大。目前所采用的进展期肝癌预测系统(advanced liver cancer prognostic systems,ALCPS)、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Child-Pugh分级等评分系统对疗效的评价都有一定的意义,但对其优劣性缺乏相关的对比研究。本研究采用上述系统对接受联合治疗的AHCC患者进行分层分析,以评价各个评分系统在联合治疗预后预测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提供依据。方法:50例进展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联合氩氦刀局部冷冻消融治疗后,分别比较按照ALCPS、MELD、Child-Pugh评分系统划分的不同分值区间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分析各评分系统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0个月,其中2例(4%)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8例(16%)部分缓解(PR),23例(46%)病情稳定(SD),治疗有效率达66%。ALCPS评分≤8分、9~15分及≥16分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6.5、8.6和6.8个月(P<0.05),中位TTP分别为12.0、6.0和2.0个月(P<0.01),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70.6%和31.3%(P<0.01)。MELD评分≤7分和>7分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6.5和7.8个月(P<0.05),中位TTP分别为10.0和2.5个月(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8%和41.2%(P<0.01);Child-Pugh A/B的患者OS及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2%和54.6%(P>0.05)。结论:ALCPS、Child-Pugh、MELD系统对AHCC患者治疗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意义,而ALCPS系统更能有效地预测AHCC的临床获益程度。
- 陆荫英常秀娟王春平周霖陈艳吴煜曲建慧曾珍白文林杨永平
- 关键词:冷冻消融索拉非尼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
- 我国胃癌患者ERBB2基因组水平酪氨酸激酶区外显子20、21基因突变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我国胃癌患者体细胞基因组水平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20、21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胃癌病理标本60例,正常对照25例,用套式PCR分别扩增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20、21外显子,PCR产物直接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55例胃癌组织、22例对照组织的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20、21外显子获得完整扩增;其中1例发现存在21外显子K874E错义突变,但反向测序未获证实,认定其为假阳性。结论我国胃癌患者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突变不是“频发的分子事件”。
- 张修礼徐东平李兆申钟颜伟曲建慧刘妍孙自勤李文波贾爱芹
- 关键词:胃癌癌基因ERBB2基因突变
- 拉米夫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1999年
- 拉米夫啶是新一代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核管类似物,且显示了较强的抗病毒活性。本文综述了拉米夫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张修礼曲建慧
- 关键词:拉米夫啶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