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智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压力与“Choking”的自我因素探索:自我批判的中介效应
- 王进等(2018)的元分析建议,自我有关因素是引起"Choking"的最明显压力源。基于自我因素对竞技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探索压力下"Choking"新的稳定引起因素,并构建自我批判对其人格解释机制。研究采用连续实验研究...
- 刘金华王进乔智王梦婕尚怡
- 关键词:自我批判中介效应
- 压力与“Choking”现象:基于过程理论的系统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压力作为"Choking"现象収生的前提条件,在相关的实验研究设计中,却没有得到科研人员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一直以来,"Choking"的实验研究被认为缺乏可参考的生态学范式。研究基于目前的"Choking"实验文献,收集了1984~2018年34年间由4462名被试参与的实验所得到的117个压力操作的效应量,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Choking"研究进行理论和生态效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以"Choking"过程理论为依据,进一步考察实验压力操作效应的调节因素。研究収现,目前实验压力的操作效应量为1.62Cohen’sd,达到了大的效应量。但是,效应量的分布倾向于朝着小的效应区域偏倚,导致有9.78%的研究因为操作的压力效应量为阴性而不符合"Choking"的概念界定。进一步的检验収现,除了唤醒自我意识的压力操作效应量预测了70.2%的"Choking"行为外,操作压力的总效应量仅能预测12.8%的"Choking"行为。这些収现对"Choking"研究的启示是,作为实验压力操作的设计范式,关注效应量的设计幵设置在1.62 Cohen’s d的范围,可能是更为安全的操作方法。另外,调节因素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Choking"过程理论。研究建议,未来研究可围绕"Choking"过程理论,在自我诱因和行为干预方面寻求探新。
- 王进乔智刘金华张俊梅王梦婕尚怡
- 国外“Choking”研究中压力操作效应元分析
- 研究目的:压力下的"Choking"是指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王进,2005)。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一种或多种压力源组合的形式使被试感知到压力的存在,进而观察其在压力条件下行为表现的变化(Gorgul...
- 乔智王进刘金华王梦婕尚怡
- 关键词:CHOKING
- 文献传递
- 压力状态下运动员深度知觉表现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研究运用一个2*2的实验测试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分别在有压力和无压力条件下的深度知觉表现水平,旨在观察压力对运动员深度知觉的作用。随机选取32名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男性18名,女性14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5名,一级运动员11名,二级运动员16名),完成一个判断纵向放置于身前远处杆长度的实验任务,来测量深度知觉表现水平。压力的实施采用限时、实验过程摄像和实验结果即时反馈的方式。研究采用T检验和协方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高级运动员在深度知觉表现水平上优于一般运动员;2在压力状态下,高级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深度知觉表现水平有所提高;3且在变化幅度上,两组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 乔智王进
- 关键词:深度知觉
- 网球运动“Choking”发生诱因的质性探索:来自高校优秀运动员个案的纵向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反映了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技术表现,尽管对于"Choking"的发生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就网球运动中"Choking"表现的心理特征和形成诱因的纵向观察而言,却不多见。在对33名在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普查的基础上,通过目的性抽样选择一名典型"Choking"性运动员作为案例分析,并对其竞赛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度访谈,共得到2 168条有效信息。经整合和编码,提炼出"Choking"的心理表现特征,最后再就这些心理特征进行纵向的溯源访谈分析,从而揭示网球运动"Choking"现象产生的解释因素。与其他研究不同,此次主要针对"Choking"现象进行个案的运动成长分析,旨在了解网球项目"Choking"现象形成诱因的关联机制。研究得出,网球运动中"Choking"现象的诱因与运动员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运动经历及压力来源等均有关,且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注意改变是"Choking"现象发生的一个决定性要素。认为,个案成长分析有益于了解网球"Choking"现象中社会和人格诱因要素的作用。
- 尚怡王进刘金华乔智王梦婕张俊梅
- 关键词:CHOKING网球诱因
- 压力下运动表现极化现象的注意状态
- 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或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其运动表现时常会出现发挥失准,即称为压力下的“Choking”现象。与之相反的是,出人意料的超常发挥也时有发生,即称为“Clutch”现象。这种在压力下完全相相反的运动表现结果在竞赛...
- 王进唐寅平乔智刘金华张俊梅
- 基于社会认知熵的运动员倦怠研究
- 运用社会认知熵的概念方法,构建运动员倦怠认知系统的测量指标,探索运动员倦怠的评价方法.19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了研究的质性访谈,通过Nvivo10.0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建构运动倦怠认知系统和内外系统测量指...
- 赵臣王进乔智唐寅平
- 关键词:运动员职业倦怠运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