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晖
- 作品数:60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某高结合率土质氧化铜矿石强化浸出试验研究
- 2015年
- 对云南某黏土质氧化铜矿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试验结合不同粒级矿石的可浸性能差异,对矿石进行分级强化浸出。+0.074mm添加强化浸出剂ED-1搅拌浸出,-0.074mm加温80℃搅拌浸出。通过搅拌浸出条件试验,确定最佳浸出参数,最佳条件下铜综合浸出率81.93%,吨铜综合酸耗13.86t,铜浸出率较现有常温浸出工艺有了大幅提升。
- 胡淼李晓晖张国华何力计少石丁建南
- 畜禽粪便中有害成分的无害化处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20年
-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畜禽养殖业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抗生素和高剂量重金属添加剂,直接影响其资源化利用。文章综述了畜禽粪便中抗生素、重金属和病原菌的无害化处理工艺,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处理效果,对这些无害化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 李晓晖艾仙斌黄凯孙建刚吴永明
- 关键词:畜禽粪便重金属抗生素病原菌
- 硫化镍钴矿微生物浸出液萃取除杂过程中界面乳化物的形成被引量:2
- 2015年
- 测试微生物浸出液萃取过程中界面乳化物生成率。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乳化液显微结构,并对萃后有机相进行吸收曲线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硫化镍钴矿微生物浸出液在萃取过程中界面乳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微生物浸出液在萃取除杂过程中界面乳化物生成率随萃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界面乳化物中含有黄钾铁矾、二氧化硅和细菌等物质,并且有机相结构发生变化,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有机相P—O—H键吸收峰消失,吸收曲线测试发现370 nm处出现了吸收峰。萃取过程中P204的P—O—H键断裂并与铁离子结合形成了配合物。在微生物浸出液中,固体微粒、浸矿细菌的累积以及有机相结构变化导致了界面乳化物的形成。
- 李晓晖周桂英黄松涛温建康丁建南
- 关键词:固体微粒细菌红外光谱
- 近10年典型区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库平均驻留时间变化特征
- 2023年
- 弄清土壤有机碳库平均驻留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对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碳“汇”尤为关键。本研究基于历史采样信息开展新一轮土壤样品采集,进行100 d土壤呼吸培养实验,借助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土壤活性碳库(MRT_(a))和缓效性碳库平均驻留时间(MRT_(s)),揭示了2009—2019年江西东乡红壤性水稻土表层土壤MRT_(a)和MRT_(s)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东乡2019年红壤性水稻土表层土壤MRT_(a)与MRT_(s)均值分别为26.5 d和14.1 a,与2009年相比,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整体上,东乡南部地区活性碳库和缓效性碳库更为稳定,且东乡地区红壤性水稻土MRT_(a)与MRT_(s)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不同地理位置的MRT_(a)与MRT_(s)变化幅度分别达-1.3%~544.5%和-6.7%~1375.5%。这种时空变异,部分源于土壤活性碳和缓效性碳组分构成的空间分异。尽管存在较大空间变异,与南方其他稻作区相比,东乡地区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库近10年变得更为稳定。
- 王玺洋李晓晖辛在军辛在军孙小艳李亮
-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平均驻留时间时空分异
- 无机固体物质对萃取过程中界面乳化物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研究了矿物颗粒、黄钾铁矾和二氧化硅三种固体对萃取过程中界面乳化物形成的影响。通过考察界面乳化物生成率和水相透光度的变化来评价形成乳化物的乳化程度。结果表明,体系中有矿物颗粒存在时,界面乳化物生成率很高,加入8g/L矿物颗粒,静置10min后,界面乳化物的生成率为40.3%。体系中有二氧化硅固体存在时,界面乳化物生成率也很高,水相乳化程度严重。而黄钾铁矾的分相时间短,乳化物生成率低,与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有关。
- 李晓晖周桂英黄松涛温建康
- 关键词:乳化矿物黄钾铁矾润湿性
- 一种土壤取样装置
- 一种土壤取样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两端对称设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上端连接设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上方设有左固定座(11)和右固定座(15),所述左固定座(11)和右固定座(15)上...
- 王玺洋李亮李晓晖辛在军何石福孙小艳
- 一种利用浓硫酸放热提高土状铜矿铜浸出率的工艺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浓硫酸放热提高土状铜矿中铜浸出率工艺,属于湿法冶金领域。本发明特征为:土状矿直接筛分,选择‑0.15mm矿石进行浓硫酸熟化‑浸出,+0.15mm矿石筑堆浸出。将‑0.15mm矿石加10%~50%水调成浆...
- 李晓晖胡淼艾仙斌何力计少石张国华丁建南
- 文献传递
- 铁离子对土状铜矿中铜浸出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考察Fe3+浓度、Fe3+/Fe2+对土状铜矿中铜浸出率的影响,分析了酸浸过程中铁离子提高铜浸出率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30%、酸浓度36.8g/L、12.0g/L硫酸铁溶液浸出土状矿48h后,铜浸出率为62.4%,与无铁时铜浸出率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有92.6%游离氧化铜、70.3%结合氧化铜、35.6%次生硫化铜和11.8%原生硫化铜被浸出,除原生硫化铜外,均比无铁时有明显提高。并且随着Fe2+/Fe3+的降低,铜浸出率逐渐增加。增加Fe3+浓度提高了溶液电位,从而提高铜浸出率。
- 李晓晖胡淼艾仙斌何力计少石丁建南
- 关键词:铁离子浸出率
- 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生物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 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生物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经水洗、烘干、粉碎、筛分后,先经碱溶液浸泡,浸泡结束后用稀酸或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经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再以磷酸盐或磷酸酯类为...
- 李晓晖艾仙斌吴照祥计少石孙小艳
- 一种土状高结合率氧化铜矿的分级浸出方法
- 本发明是针对土状高结合率氧化铜矿开发的组合浸出方法,属于氧化铜矿选冶领域内的新工艺。土状高结合率氧化铜矿指,原矿-0.074mm粒级占比大于30%,结合态氧化铜矿物的比例大于40%,矿石呈土状,微细粒级组份易形成胶状物质...
- 胡淼李晓晖何力计少石张国华丁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