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巧巧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L-37在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形成炎性微环境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IL-37通过抑制免疫细胞、降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阻断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等抑制炎症反应。在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血管生成和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过程中,IL-37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IL-37在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董晶龚巧巧张峰波丁剑冰
- 关键词:肿瘤
- 抗包虫的咔唑氨基醇类化合物的药物新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抗包虫的咔唑氨基醇类化合物的药物新用途。所述咔唑氨基醇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药物新用途是其在制备下述至少一种产品中的应用:(1)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产品;(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生长的产品;(3)促进...
- 张文宝李军武娟张慧齐文静王味思段李平吴川川田梦潇龚巧巧艾柯代·卡得
- Blimp-1和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增强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和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因子与URSA的关系。方法收集URSA患者(URSA组)和正常怀孕者(对照组)的蜕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蜕膜组织Blimp-1和Bcl-6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蜕膜组织Blimp-1和Bcl-6的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limp-1和Bcl-6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RSA组蜕膜组织中Blimp-1和Bcl-6的mRNA均增加,Blimp-1的蛋白水平也显著增加,而Bcl-6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不明显。Blimp-1和Bc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URSA组患者蜕膜组织中Blimp-1和Bcl-6表达增强。
- 龚巧巧朱玥洁庞盼黄玉红赵骏达赵静腊晓琳丁剑冰
- 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非妊娠女性BV和VVC危险因素及局部免疫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非妊娠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危险因素以及局部免疫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10例非妊娠期维吾尔族女性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并进行常规细菌和真菌培养,同时留取阴道盥洗液,上清进行细胞因子浓度检测,细胞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结合调查问卷对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BV与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阴道冲洗因素有关。VVC与文化程度、职业、阴道冲洗因素有关。BV和VVC组阴道局部细胞因子IFN-γ下降,IL-10升高。结论 BV和VVC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BV患者乳酸杆菌降低,加德纳菌增加,与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阴道冲洗因素有关。VVC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与文化程度、职业、阴道冲洗因素有关。BV和VVC患者阴道局部免疫以Th2免疫为主。
- 朱玥洁龚巧巧庞楠楠张峰波巩晓芸艾海权腊晓琳丁剑冰
- 关键词:局部免疫
- CXCR5/IL-21/Bcl-6/Blimp-1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中滤泡辅助性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趋化因子受体-5(CXC chemokine receptor-5,CXCR5)、B细胞淋巴瘤分子6(B cell lymphoma 6,Bcl-6)和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的表达部位和表达水平及其与URSA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收集30例URSA患者(URSA组)和3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1、CXCR5、Bcl-6和Blimp-1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4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RSA组绒毛组织中IL-21、CXCR5、Bcl-6和Blim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1的表达水平与其它3个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CXCR5与Bc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绒毛中Tfh细胞相关因子过表达、Tfh细胞应答在URSA患者体内上调及Tfh相关因子可能是URSA发生的免疫因素。
- 龚巧巧朱玥洁庞楠楠艾海权巩晓芸腊晓琳丁剑冰
- 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白细胞介素21母胎免疫耐受
- 308例新疆血液病中心急性白血病患者流式免疫分型特点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表达规律及分布特点。方法通过CD45/SSC设门的BD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30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表面抗原,并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均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最为常见,其次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08例急性白血病几乎均表达CD38,AML中CD123的表达率最高(92.1%),其他依次为CD117(91.6%)、CD13(90.6%)、CD33(82.1%)、HLA-DR(67.3%)、CD34(61.9%)、CD64(41.6%)、CD11b(16.8%);M4、M5中可见CD14、CD11b、CD14的表达明显高于AML其他亚型(P<0.01)。81例B-ALL患者中CD19和HLA-DR的表达率最高(均为97.5%);18例T-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最高(94.4%)。结论通过流式CD45/SSC设门分析白血病细胞,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 庞楠楠龚巧巧贾斌李奇凤张瑞曲建华丁剑冰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 咔唑氨基醇化合物H1402对棘球蚴感染小鼠组织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咔唑氨基醇化合物H1402对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肝门静脉接种建立感染小鼠模型。建模60 d后,分别用低剂量(50 mg/kg)和高剂量(80mg/kg)H1402每天灌胃干预两种棘球蚴病小鼠30 d。灌胃结束4周后留存肝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分离肝脏、脾脏和血液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组织淋巴细胞。结果 H1402治疗后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病灶大小和数量减少,病理结果显示炎症反应减弱(P<0.05)。多房棘球蚴感染治疗组中,H1402高剂量组肝B细胞比例(24.35±7.46)%明显高于感染模型组(17.74±4.57)%(P<0.05);肝脏T细胞(1.15±1.14)%,包括Treg,CD4^(+)T,CD8^(+)T和活化的T细胞比例H1402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36.00±5.68)%(P<0.05)。脾脏T细胞比例H1402高剂量组(22.86±12.49)%显著低于低剂量组(46.29±7.22)%和感染模型组(42.16±7.44)%(P<0.05)。在血液中活化的T细胞比例,尤其是CD8^(+)T细胞比例H1402高剂量组(16.62±5.72)%显著低于低剂量组(34.63±5.06)%(P<0.05);B细胞比例尤其是活化的B细胞H1402低剂量组(0.32±0.06)%显著低于感染模型组(0.74±0.21)%(P<0.05)。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T细胞,包括Treg和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空白组,CD8^(+)T细胞比例H1402高剂量组(40.54±7.22)%显著高于模型组(9.88±5.93)%(P<0.05)。脾脏T细胞比例尤其是活化的T细胞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血液淋巴细胞CD4^(+)T细胞比例H1402高剂量组(31.59±27.94)%显著降低(P<0.05)。结论 H1402对棘球蚴感染治疗有效,明显降低多房棘球蚴和细粒棘球蚴感染肝脏和脾脏的T细胞比例,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药物干预后活化的CD4^(+)T细胞和活化的CD8^(+)T细胞比例上升,可能参与免疫调节,抑制多房棘球蚴的病理反应。
- 武娟齐文静张慧吴川川焦红杰黎飞海艾柯代·卡得帕力塔吉·麦麦提祖农张星星田梦潇龚巧巧刘丽英吾丽凡李军张文宝
-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多房棘球蚴小鼠淋巴细胞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生活方式、膳食因素与宫颈癌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生活方式、膳食因素对与宫颈癌的影响,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南疆地区维吾尔族中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165例其他疾病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生育史、疾病史、饮食情况,分析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48±13.14)岁,对照组为(52.35±13.72)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锻炼、食用蔬菜、奶制品、饮茶为宫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OR=0.214、0.023、0.142、0.019;95%CI:0.061~0.749、0.002~0.231、0.032~0.632、0.001~0.467);食用蛋类、烟熏制食品为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8.528、35.549;95%CI:1.296~56.118、4.918~256.974)。结论生活方式和膳食因素对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病均有显著影响。。
- 艾力亚尔.麦麦吐逊徐洋洋苑田田杨永金薛恩涛龚巧巧陈志芳赵云娟丁剑冰
- 关键词:宫颈癌维吾尔族妇女膳食因素
- 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患者血清中sPD-1和sPD-L1与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1(sPD-1)及其配体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L1(sPD-L1)、相关细胞因子TGF-β、IL-10在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方法收集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组、正常妊娠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sPD-1、sPD-L1的表达水平;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TGF-β、IL-10水平变化。分析sPD-1/sPD-L1与TGF-β、IL-10相关性及其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的作用。结果在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组的血清中,sPD-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sPD-L1在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组中的表达略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sPD-1/sPD-L1的比值在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组中明显升高。TGF-β、IL-10水平在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组中降低(P<0.01),而且sPD-1/sPD-L1的变化与TGF-β、IL-10呈负相关。结论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组中sPD-1的水平明显增多,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减少,可能不利于妊娠,易引发流产。
- 吴梦茹朱玥洁赵静张佳龚巧巧腊晓琳丁剑冰
- 关键词:SPD-1细胞因子
- 吡非尼酮在制备治疗多房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联合用药组合物
- 本发明公开了吡非尼酮在制备治疗多房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联合用药组合物。本发明联合用药组合物,包括吡非尼酮和式Ⅰ所示咔唑氨基醇类化合物;式Ⅰ中,X<Sub>1</Sub>和X<Sub>2</Sub>各自独立地选自Cl、B...
- 张文宝李军武娟王味思齐文静段李平吴川川田梦潇张慧包建玲龚巧巧艾柯代·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