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正 作品数:28 被引量:115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新型X-Clip经导管缘对缘修复系统应用于功能性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首例报告 2025年 对于经优化药物和器械治疗仍有心力衰竭症状的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edge-to-edge repair,TEER)逐渐成为可靠的治疗方案。随着TEER相关器械的不断研发和改进,我国目前已有数十款自主研发的TEER器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在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第1例X-Clip®TEER装置治疗重度FMR患者的病例。该患者为60岁男性,因扩张型心肌病导致FMR。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大量反流(4+),术中应用X-Clip®系统对患者行经皮修复术,术后即刻超声提示二尖瓣反流减少至微量。术后1个月随访时患者症状、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均得到改善,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二尖瓣微量反流(1+)。 戴佳祁 朱达 王首正 王首正关键词:二尖瓣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超快通道麻醉经验总结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5—9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或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行TEER手术,且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心功能及麻醉分级、术前及术后1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手术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手术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对麻醉管理、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女11例(36.7%),年龄(63.6±6.1)岁。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14例(46.7%);左心室射血分数(36.0±8.1)%,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6.0±8.2)mm;二尖瓣反流程度4+:17例(56.7%),3+:13例(43.3%);NT-proBNP(1934.1±1973.5)pg/ml;采用超快通道麻醉的患者中,有1例(3.3%)患者术中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30例患者术后24 h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谵妄、呼吸抑制、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关消化道大出血、心包积液、脑血管意外、需紧急手术或二次干预及其他术中严重不良事件;无30 d全因死亡发生,平均术后住院(7.4±2.8)d。所有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37.6±11.1)%,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3.2±8.6)mm;二尖瓣反流程度2+:7例(23.3%),1+:23例(76.7%);NT-proBNP(1949.2±2576.6)pg/ml。结论超快通道麻醉可应用于TEER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 邹志瑶 朱达 陈一鸣 王首正 高建斌 董靖 潘湘斌 杨克关键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麻醉管理 新型双球囊导管的研制及应用 2020年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结合传统BALT球囊和Swan-Ganz漂浮球囊的优势研制新型双球囊导管,新型导管的远端是引导球囊;中间段是连接导管;近端是工作球囊。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导管的可行性。结果:共进行了两次动物实验,每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BALT球囊,实验组使用新型双球囊。第一次实验中每组5只健康小型猪,实验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中发现连接导管长度过长,操作相对费时,遂对新型导管样品进行改良,并确定为最终样品,增加样本量为每组10只健康小型猪进行了第二次动物实验,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 40%,P=0.011)且操作时间短(7.3±1.8 vs 26.7±9.1,P=0.000),实验组球囊滑脱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心肌血肿和肺动脉损伤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新型双球囊导管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可行的。 邓润迪 逄坤静 赵广智 温彬 王首正 谢涌泉 欧阳文斌 邹孟轩 陈龙 张凤文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超声心动图 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近期结果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总结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近期结果。方法:2016-12至2017-06期间采用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儿19例,平均年龄(5.9±3.6)岁,平均体重(20.2±8.2)kg。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制定右心室流出道的直径目标值,将0.1 mm Goretex膜剪裁三片相同大小的椭圆形作为瓣叶,6/0 prolene线单纯连续缝合至Goretex管道,自制成三瓣叶Goretex管道。采集患儿出院时超声心动图评价带瓣管道内瓣口狭窄和反流程度情况,出院后1个月门诊超声心动图复查随访观察。结果:右心室双出口6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4例,肺动脉闭锁4例,大动脉转位2例,共同动脉干1例,双根部调转术后外管道狭窄1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单纯Rastelli术8例,Rastelli+Senning术1例,Rastelli+半Mustard术2例,Rastelli+上腔静脉右心房连接术(Glenn take down)2例,Rastelli+双侧双向Glenn例1例,右心室肺动脉外管道置换术3例,Ross术1例,共同动脉干矫治术1例;其中二次手术12例(63.2%)。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后常规阿司匹林(3 mg/kg口服QD)抗栓,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及随访时间1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肺动脉瓣口均无狭窄,2例(10.5%)患者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其余患者无反流。结论: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重建先心病右心室流出道近期结果满意,但中远期结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张昌伟 李守军 张浩 刘锐 王首正 高华炜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 RASTELLI术 房间隔缺损一站式治疗的临床研究 潘湘斌 欧阳文斌 张凤文 王首正 郭改丽 刘垚 邱旭 逄坤静 赵广 王城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潘湘斌 欧阳文斌 张凤文 王首正 岳子琪 刘垚 邱旭 逄坤静 胡盛寿新一代国产自锁式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Kokaclip^(TM)首例置入 被引量:2 2022年 经导管缘对缘瓣膜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外科风险极高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及内科最优药物治疗下仍有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可靠介入微创治疗方式。本病例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锁式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的首次临床应用经验。 朱达 潘家华 骆志玲 王首正 王首正关键词:二尖瓣反流 新型导丝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选1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一种新设计的导丝进行单纯TT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种新型导丝的特点是头端为梭形弹性结构,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手术由3名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封堵手术不超过10例的医生完成。术后即刻通过TTE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TTE和心电图。结果:10例患者在TTE引导下应用新型导丝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2±13.5)岁,平均体重(65.5±8.8)kg,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4.9±5.1)mm。平均手术时间为(20.2±8.9)min,导丝从进入股静脉至左心房所需的时间为(3.6±2.6)min。无导丝脱入右心房。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三尖瓣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随访至术后6个月,均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可安全、有效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李萍 周奇 赵广智 王首正 张凤文 温彬 潘湘斌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经皮介入治疗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1PD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10至2014-10期间在我院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105例婴幼儿PD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将患儿分为大口径组(动脉导管内径≥4 mm,n=64)和中小口径组(2 mm≤动脉导管内径<4 mm,n=41)。两组患儿术中均在胸骨上窝超声引导下经左侧胸骨旁第三肋间进行动脉导管封堵,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5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口径组与中小口径组相比,患儿PDA直径[(5.7±1.4)mm vs(2.7±0.6)mm,P<0.001]及封堵器直径[(10.6±1.8)mm vs(7.2±1.3)mm,P<0.001]较大;术后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9%(7/64)vs0(0/41),P=0.028]及术后即刻残余分流率[15.6%(10/64)vs 2.4%(1/41),P=0.031]较高。大口径组1例患儿术后2天因出血致心包压塞,急诊行心包引流术后痊愈。术后随访(11.6±7.8)个月,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6%(1/64)vs 0(0/41),P=0.421],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两组患儿在随访期间均无封堵器脱落、溶血、心包积液及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大口径PDA患儿,需注意术后残余分流及血小板减少的观察和随访。 欧阳文斌 胡盛寿 王珊 逄坤静 王首正 刘垚 张大伟 张凤文 郭改丽 李守军 潘湘斌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封堵 婴幼儿 国产JensClip经导管修复系统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反流1例 2023年 二尖瓣反流(MR)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多数患者伴有心脏或非心脏的合并症。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指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严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MR患者。随着我国TEER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相关器械已得到研发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包括我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JensClip系统,其独特的滑块锁定设计实现了二尖瓣夹锁定模式的创新。现报道JensClip用于治疗退行性MR(DMR)患者1例。 戴佳祁 杨铠瑞 朱达 王首正 潘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