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枫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危害及职业防护
- 2012年
-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其中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化学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依据操作规程,针对诸多危险因素,进而提出血液成分制备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对工作人员所造成的潜在危害。
- 沙枫单泓
- 关键词:职业防护措施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 改良白膜法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白膜法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已采集的60袋400 ml全血分为两组: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研究组)和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对照组),每组30袋。分别记录两组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的p H值、红细胞混入量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改良白膜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中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P<0.05);两组间浓缩血小板的p H值和红细胞混入量差异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白膜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在血小板计数方面明显高于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该方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较富含血小板血浆法明显较好。
- 沙枫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
- 2010~2015年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V和HCV感染趋势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V和HCV感染情况,并探讨HBV和HCV在该类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sAg和抗-HCV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9872例首次无偿献血者HBv、HCV感染率均为0.35%,并呈逐年下降趋势(x2值分别为130.078、133.957,P〈0.05)。男性HBV感染率为0.39%高于女性的0.30%(P〈0.05),而HCV在不同性别间的感染率分别为0.36%、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上人群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0.57%和0.40%,为各年龄段最高;在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人群HBV、HCV感染率最高,分别为0.40%和0.44%;在职业分布中,学生HBV、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分别为0.28%和0.32%。结论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V、HCV感染率与其他地区相近,且呈逐年降低趋势,但仍需不断提高检测水平,以保证血液质量。
- 别立莉梁会涛安慧娟戚正沙枫戴颖彤
- 关键词:HBVHCV感染率
-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危害及职业防护
- 沙枫单泓
- 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体外质量评价
- 2023年
- 目的评价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变化。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0份冷沉淀,其中50份为低温水浴融化箱制备的冷沉淀(对照组),另外50份为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试验组),通过检测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容量、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变化和合格率、不合格率,并分析不合格制剂原因。结果2种制备方式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其容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Ⅷ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均在80%以上,均符合国家质控要求,试验组合格率略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合格原因主要与Ⅷ因子含量不合格有关,试验组Ⅷ因子含量相关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优、效率高,并能实现信息更完整,容易追溯制备的每个过程等优势,采用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方式值得推荐。
- 钟志梅王姣杰张姣姣安慧娟沙枫
- 关键词:血液凝固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