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单中心10年回顾性分析
- 目的 研究背景&目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是一种特发于婴幼儿期的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对于大部分JMML 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 林宇辰缪艳朱华陈静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 针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抗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干预措施被引量:2
- 2015年
-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产生于同种异体免疫过程,如妊娠、输血、异基因移植、感染、接触致敏原等.HLA抗体已被公认为是影响实体器官移植预后的重要免疫因素,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LA抗体亦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因此积极进行HLA抗体筛查及早期干预对改善HSCT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就目前HSCT领域中HLA抗体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干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 朱华陈静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抗体特异性HLA抗体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as基因相关性自身免疫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报道1例Ras基因相关性自身免疫淋巴增殖性疾病(Ras-associated autoimmune leukoproliferative disorder,RALD)的病史并探讨RALD的临床特征、基因特点、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月于我科诊治的1例RALD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性,8岁,反复肝肿大、脾肿大6年余,全身淋巴结肿大1年余。2012年8月及2014年8月曾2次因发热、肝大、脾大、外周血三系下降诊断为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按照HLH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2018年4月症状再次出现反复,骨髓涂片、肝穿刺及淋巴结活检排除肿瘤性疾病,基因测序发现NRAS基因c.38G>A(p.G13D)杂合突变,考虑诊断RALD,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缓解,于2018年10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随访稳定至今。文献共检索到RALD病例25例,其中NRAS突变12例,KRAS突变13例,多为学龄前起病,以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组织增生、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B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高γ球蛋白血症等为主要表现,病情多良性迁延,但有白血病、淋巴瘤发病报道,与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难鉴别。免疫抑制治疗一般有效,其中仅1例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后痊愈。结论:RALD初始症状不典型,症状发展、治疗相关反应以及多组织基因验证有助于诊断,allo-HSCT对于体细胞突变所致RALD患者治疗有效。
- 张婧朱华罗成娟薛惠良罗长缨
- 关键词:体细胞突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无缝隙对接在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无缝隙对接在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的空间设置、组织设置、流程设置3个方面实施无缝隙的对接,实现有效防控。结果在上海市首例新冠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续我院共收治疑似新冠肺炎患者53例,确诊患者20例,均实现疑似患者“六不出门”原则,顺利留观,顺利转诊,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结论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无缝隙对接在传染病防控中能够很快切断传染源,将可疑患者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加强防护和管控。
- 李蕊朱华周倩倩刘庆朱琛菲叶燕
- 关键词:发热门诊隔离病房
- HSCT治疗RAS基因相关性自身免疫淋巴增殖性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 报道1 例RAS 基因相关性自身免疫淋巴增殖性疾病(RALD)的患儿,探讨RALD 的临床特征、基因特点、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2 年9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科诊治的1 例RALD 患儿临...
- 张婧朱华罗长缨罗成娟薛惠良陈静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替代供者移植治疗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09例: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了解替代供者(AD)移植一线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线接受AD移植治疗的AA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总生存(OS)率、植入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09例患者,极重型AA(VSAA)32例,重型AA(SAA)64例,非重型AA(NSAA)伴输血依赖13例,中位年龄6(0.8~18)岁,其中44例患者接受全相合无关供者(MUD)移植,44例接受8-9/10位点不全相合无关供者(MMUD)移植,21例接受不全相合亲缘供者(MMRD)移植,所有患者均接受以外周血干细胞(PBSC)为主的移植,≥3个位点不合的单倍型移植加第三方脐血(UCB)一份。所有患者移植前均未接受过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并排除活动性感染。106例(97.2%)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中位重建时间为13(9~19)d,血小板中位重建时间为16(10~81)d。死亡13例,5年OS率为88.1%(95%CI 81.1%~91.4%),MUD、MMUD及MMRD三组患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总体急性GVHD(aGVHD)及Ⅱ~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74.3%和39.4%,总体慢性GVHD(cGVHD)和中度cGVHD发生率分别为30.7%和9.9%,无一例患者发生重度cGVHD。结论对于无同胞全相合供者的SAA/VSAA患儿,早期一线接受AD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但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及治疗GVHD的措施。
- 罗成娟陈静王坚敏覃霞张冰花朱华王希楠蔡娇阳罗长缨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移植前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死亡供鼠移植肾炎症细胞浸润及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移植前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脑死亡供鼠移植肾炎症细胞浸润及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活体供肾移植组、脑死亡供肾移植组、MSC输注组,每组10只大鼠,通过采用抽血和肾脏摘除组织切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asson’s Trichrome、TUNEL、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3组大鼠的生化指标、炎性浸润、肾上皮细胞凋亡、TNF-α和IL-1β等相关性。结果3组大鼠移植后生命体征(AMP、HR)在加压前、中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脑死亡供肾移植组血清肌酐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P<0.001),MSC输注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但高于活体供肾移植(P<0.05);活体供肾移植组肾组织排列整齐,脑死亡肾移植组上皮细胞出现肿胀,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MSC输注组与脑死亡肾移植组相比肾小管水肿减轻,有极少量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棕色表示凋亡的上皮细胞,活体供肾移植组平均凋亡率19.5%,脑死亡供肾移植组肾上皮细胞平均凋亡最严重(43.0%),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相比,MSC输注组上皮细胞有所好转,凋亡率为29.4%;脑死亡供肾移植组大鼠肾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14.89±2.17)明显最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5.13±1.62),TNF-α蛋白在MSC输注组的表达少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7.42±1.08);脑死亡供肾移植组IL-1β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MSC输注组IL-1β阳性表达稍多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结论移植前输注MSC具有减少脑死亡大鼠肾炎性浸润状态,抑制肾上皮细胞凋亡,高含量的MSC减少TNF-α和IL-1β表达,减少肾排除现象发生。
- 李萍王静戴成祥朱华
- 关键词:TNF-ΑIL-1Β
- 急诊智能化抢救暂观患者关键信息实时交班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急诊抢救暂观患者实施智能化的关键信息实时交班,提高疾病相关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急诊抢救室和暂观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班和护理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急诊抢救室和暂观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关键信息实时交班,运用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实施实时预警信息提醒,智能化自动采集关键信息,护理人员可实时动态查阅交班内容。比较实施前后,急诊护理人员对急诊抢救及暂观患者关键信息掌握情况、整理交班所用的时间、预警信息交接遗漏率以及护理人员对上一班次交班效果的满意率等效果指标。结果对急诊抢救暂观患者实施智能化的关键信息实时交班后,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关键信息掌握得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整理交班所用的时间为(1.20±0.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35±1.44)分,有统计学差异;预警信息交接遗漏率9.70%明显低于对照组(60.10%),有统计学差异;护理人员对上一班次交班效果满意率为98.99%,明显高于对照组(85.63%),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智能化的急诊抢救暂观患者关键信息实时交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抢救暂观患者关键信息的掌握程度,自动采集无耗时,大幅度减轻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交班效果满意程度。
- 周倩倩李蕊张敏周丽金朱华郑涛马骏
- 关键词:智能化急诊抢救
- 轨道物流联合机器人在急查血标本运送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验证轨道物流联合机器人在病区急查血标本运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试验,将2020年1月-3月的急查血标本2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4月-6月的急查血标本20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由人工运送,试验组采用轨道物流联合物流机器人运送。结果试验组急查血标本送达时间明显缩短,运送正确率明显提高,并减少非直接护理占用时间。结论智能物流联合机器人在急查血标本运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中应充分运用智能机器人完成重复性劳动工作,既能保证护理质量,又可提高护理效率。
- 朱黎朱华左雪梅徐文蔚周倩倩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