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例 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报道了Trans-PRK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2例,详细记述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和诊疗过程。经过及时、确切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患者经1~2周的局部联合全身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无角膜瘢痕。 吴晓璇 于春晶 于亮 董贺 靳琳 崔林 李文佳 张立军关键词: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OCT-EDI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测厚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海德堡OCT加强深度扫描模式(OCT-EDI)测量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对比患者患眼脉络膜厚度是否异常,评价EDI-OCT的检查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 崔林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厚度 先天性聚集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伴脉络膜痣一例 2024年 一例50岁男性体检时发现左眼眼底散在形态多样的褐黑色病灶(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从后极部到周边视网膜聚集型分布,黄斑颞下血管弓处可见灰褐色椭圆形脉络膜病灶(脉络膜痣)。诊断为左眼先天性聚集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伴脉络膜色素痣,随访半年,未见明显病变进展。(眼科,2023,32:312-314) 祁媛媛 张莉 崔林 王丽晶AS-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引起角膜斑翳 目的 评价应用Trans-PRK的PTK模式在AS-OCT辅助下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引起角膜斑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真菌性角膜炎17例17眼治愈后形成角膜斑翳6个月无复发,应用AS-OCT评估角膜混浊深度低于... 崔林关键词:PTK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斑翳 脉络膜结核瘤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例 被引量:5 2016年 患者女。49岁。自觉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视物变形、遮挡10d于2014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小三阳)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于结核病医院住院,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药物治疗。治疗3周后因肝功能出现异常,治疗方案改为阿米卡星与乙胺丁醇联合用药, 祁媛媛 崔林 张立军关键词:结核 病例报告 OCT-EDI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测厚中的应用研究 崔林 张立军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OCTA检查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1/10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38例38眼,其患病眼为A组,对侧健康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表层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Image J软件计算4个层面黄斑区血流密度(MVD),OCT模式测量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厚度与垂直厚度(CFT)。结果: A组和B组浅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测量均有差异( P <0.01)。A组和B组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MVD均有差异( P <0.01),外层视网膜层M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结果无差异( P =0.542、0.489)。BCVA(LogMAR)分别与表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呈正相关( r =0.482、0.652、0.621,均 P <0.01),与表层视网膜MVD及深层视网膜MVD呈负相关( r =-0.486 、-0.465,均 P <0.01)。结论:应用OCTA检查对提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和视力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丽雯 崔林 邹吉新 张立军 祝莹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 SPT-TPRK联合0.02%MMC治疗中度近视术后角膜神经纤维再生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术后角膜消融区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25例(50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3.00 D~-6.00 D,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SPT-TPRK+MMC组(25只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SPT-TPRK组(25只眼),利用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激光消融区边缘、中央、周边的神经纤维密度(CNFD)、神经纤维长度(CNFL)较术前的变化。结果术前角膜中央区CNFD(52.40±12.61)根/mm^(2),CNFL(73.00±12.61)mm/mm^(2)。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变化如下:术后14 d SPT-TPRK+MMC组CNFD(13.41±4.99)根/mm^(2),CNFL(17.44±7.30)mm/mm^(2)。SPT-TPRK组CNFD(5.73±3.27)根/mm^(2),CNFL(5.03±3.52)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1个月SPT-TPRK+MMC组CNFD(20.57±5.43)根/mm^(2),CNFL(27.57±8.97)mm/mm^(2)。SPT-TPRK组CNFD(8.46±5.07)根/mm^(2),CNFL(9.46±4.81)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3个月SPT-TPRK+MMC组CNFD(23.47±7.28)根/mm^(2),CNFL(33.87±9.49)mm/mm^(2)。SPT-TPRK组CNFD(13.75±5.78)根/mm^(2),CNFL(17.00±5.90)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通过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SPT-TPRK联合0.02%MMC在术后早期(14 d、1个月、3个月)可以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术后3个月时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状态仍然未恢复至术前状态。 闫春晓 靳琳 方石峰 方石峰 王丽晶 王丽晶 崔林 赵丹 牟亚男关键词:共聚焦显微镜 神经纤维 假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刘新 邹吉新 崔林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及配戴角膜绷带镜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及佩戴角膜绷带镜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于本院确诊为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7例(7眼)患者为研究对象。7例(眼)患者局部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排除细菌和真菌感染;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羊膜移植、佩戴角膜绷带镜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厚度和治疗前病灶最大深度及直径,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炎症治愈时间、羊膜转归、角膜上皮、角膜散光、角膜混浊情况。【结果】7例(眼)在10~30d内炎症治愈,角膜上皮在7~30d内完全修复,外层覆盖羊膜在7~10d脱落,内层羊膜与角膜基质融合,其上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混浊分级1级1眼,2级5眼,3级1眼。角膜变薄除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及佩戴角膜绷带镜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可以保存眼球及保留有效视力,为增视性角膜移植手术提供机会。 董贺 崔林 邱媛媛 张蕊 于亮 梁巍 纪莉莉 牟亚男 崔中华 张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