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蕊

作品数:13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压
  • 5篇妊娠
  • 5篇妊娠高血压
  • 5篇妊娠高血压综...
  • 5篇综合征
  • 5篇高血压
  • 5篇高血压综合征
  • 5篇肥胖
  • 4篇超重
  • 3篇体脂
  • 3篇体脂率
  • 2篇中介
  • 2篇中介效应
  • 2篇胖人
  • 2篇围产
  • 2篇围产儿
  • 2篇围产儿死亡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肥胖人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5篇蚌埠医学院
  • 3篇无限极(中国...
  • 2篇嘉兴市妇幼保...
  • 2篇嘉兴市秀洲区...
  • 2篇桐乡市妇幼保...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海盐县妇幼保...

作者

  • 12篇马蕊
  • 7篇马军
  • 5篇付连国
  • 5篇阳益德
  • 4篇邹志勇
  • 4篇刘建蒙
  • 4篇叶荣伟
  • 4篇马冬梅
  • 4篇王烁
  • 3篇孟祥坤
  • 2篇陈华
  • 2篇刘英惠
  • 2篇任爱国
  • 2篇李竹
  • 2篇李松
  • 1篇刘兰
  • 1篇郑俊池
  • 1篇周佳
  • 1篇王太梅
  • 1篇王海俊

传媒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被引量:50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7省市28 612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7 d饮食行为回顾法收集饮食行为资料。结果共确定4种饮食行为模式:模式1贡献率为16.58%,与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西式快餐、含糖软饮料、在外就餐有关;模式2贡献率为13.02%,与蔬菜、水果、肉或肉制品有关;模式3贡献率为15.58%与早餐、奶有关;模式4贡献率为9.50%,与饭碗大小、吃饭速度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模式1(OR=1.146,95%CI=1.058-1.242)和模式4(OR=1.848,95%CI=1.699-2.01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模式3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734,95%CI=0.676-0.798)。结论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关联,应加强营养教育,确保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孟祥坤邹志勇尚晓瑞周佳马蕊马军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饮食习惯超重肥胖症
小学生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效果,为儿童肥胖干预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和辽宁省7个省市分别抽取6~8所小学,共抽取一到五年级学生33 865名为研究对象,分为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评价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肥胖的改善情况。结果重点干预组BMI降低了0.11 kg/m^2,普通干预组BMI升高了0.02 kg/m^2,对照组BMI升高了0.04 kg/m^2,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BMI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均数差值分别为-0.16,-0.02 kg/m^2,P值均<0.05)。重点干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降低4.6百分点,降低值大于对照组(调整OR=0.905,95%CI=0.848~0.965,P=0.035)。结论肥胖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
马蕊邹志勇王海俊马军
关键词:肥胖症干预性研究
健康管理方案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肥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探索健康管理方案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肥效果,为制订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志愿招募的方式于2013年9月1日至10月15日招募在北京居住满1年、年龄在22-55岁之间、BMI≥24 kg/m2且无器质性病变的志愿者738人,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健康管理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减肥干预;在基线和干预6个月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体成分指标,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评价健康管理方案的减肥效果。结果 共有618名研究对象完成了随访,其中健康管理组297人,一般管理组321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健康管理组和一般管理组的体重和体脂率均有所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管理组的体重下降量(2.19 kg)和体脂率下降量(2.19%)均高于一般管理组的0.97 kg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管理组的减重有效率(24.2%)和减脂肪有效率(52.5%)高于一般管理组的11.8%和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健康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的体重和体脂率。
王政和杨宜婷付连国阳益德王烁马冬梅马蕊从仁怀林晓亮马军
关键词:肥胖体脂率健康管理减重
基于体质分型肥胖人群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基于体质分型肥胖人群的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方法的效果,为探索超重和肥胖人群有效防治模式积累经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选取1488例痰湿型、气虚型、痰湿挟瘀型3种偏颇体质类型的超重肥胖人群,经受试者知情同意后,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每种体质受试者(痰湿型、气虚型、痰湿挟瘀型)随机分为4组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第1组,一般管理+安慰剂;第2组,健康管理+安慰剂;第3组,一般管理+食品保健品;第4组,健康管理+食品保健品。通过分析干预后1092例受试者的身高、体重、BMI、体脂率及腰围等肥胖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变化来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4个组中食品保健品+健康管理组对减少体重效果最好,体重、BMI、体脂率和腰围减少值分别为4.24 kg、1.60 kg/m2、3.04%和6.61 cm,经过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食品保健品和健康管理对体重、BMI、体脂率及腰围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两者交互作用在体重、BMI、体脂率3个指标有意义(P<0.05)。食品保健品+健康管理组与食品保健品+一般管理组的由偏颇体质转为平和体质者的比例分别为41.2%和43.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转为平和体质的减肥效果明显高于非平和体质者(P<0.05)。结论:通过对比体重、BMI、体脂率及腰围等关键指标的全年减少值分析发现,总体来说食品保健品+健康管理组全年减重效果最好。且食品保健品及健康管理在体重、BMI、体脂率的干预效果中存在交互作用。
孟祥坤杨宜婷阳益德付连国王烁王政和马冬梅马蕊从仁怀邹志勇马军
关键词:中医体质分型肥胖痰湿型气虚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与围产儿死亡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与围产儿死亡危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995--2000年在浙江省嘉兴地区7县(市)孕满28周分娩出生的134858名单胎儿及其母亲。根据是否发生妊高征建立研究队列。资料来源于监测系统的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非妊高征组和妊高征组的围产儿死亡率(95%CI)分别为7.6%。(7.1~8.1)和9.2‰(7.7~10.8);剖宫产率分别为45.7%和55.7%。与非妊高征组相比,妊高征组围产儿死亡的OR值(95%CI)为1.21(1.01~1.46);轻度、中度和重度妊高征组分别为0.97(0.77~1.22)、1.73(1.26~2.37)和2.01(1.18~3.43);产时、孕晚期和孕中期发病组分别为0.99(0.77~1.26)、1.39(1.05~1.84)和2.69(1.54~4.69)。调整母亲分娩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产次、产前检查次数、新生儿性别、妊娠期疾病和剖宫产后,妊高征组围产儿死亡的OR值(95%CI)为1.09(0.90~1.31);轻度、中度和重度妊高征组分别为0.81(0.64~1.02)、1.94(1.41~2.67)和3.32(1.92~5.75);产时、孕晚期和孕中期发病组分别为0.82(0.63~1.05)、1.51(1.14~2.00)和2.67(1.52~4.70)。结论妊高征病情越重、发病时间越早,围产儿死亡危险越高;剖宫产可降低妊高征患者的围产儿死亡危险。
叶荣伟刘英惠马蕊任爱国刘建蒙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围产儿死亡
浙江省嘉兴地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流行特征及对围产儿死亡和小于胎龄儿的影响
马蕊
关键词:妊高征围产儿小于胎龄儿流行病学
孕前人体质量指数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oay mass index,BMI)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发生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自“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中嘉兴地区的围产保健监测数据库。研究对象为1995--2000年在嘉兴地区参加婚前或孕前体检且分娩了单胎活产儿的孕满20周的83159名孕产妇。运用χ^2检验或χ趋势^2毛势检验比较不同BMI组或其他特征人群PIH发病率的差别,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与PIH发生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结果PIH发病率为11.01%(9153/83159;95%CI:10.79%~11.22%)。PIH的发病率自BMI〈18.5kg/m^2组的9.08%(1405/15472;95%CI:8.63%-9.54%),18.5~22.9kg/m^2组的10.82%(6389/59054;95%CI:10.57%~11.07%),23.0~24.9kg/m^2组的14.63%(943/6444;95%CI:13.78%~15.52%)升至BMI≥25.0kg/m^2组的19.00%(416/2189;95%CI:17.38%~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61.028,P=0.000)。以BMI为18.5~22.9kg/m^2者为参照组,BMI〈18.5kg/m^2、23.0~24.9kg/m^2和≥25.0ks/m^2组发生PIH的RR值分别为0.82(95%CI:0.77~0.87)、1.41(95%CI:1.31—1.52)和1.93(95%CI:1.73—2.16)。调整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次、产前检查次数和既往高血压病史或家族史后,上述RR值分别为0.85(95%CI:0.80—0.90)、1.37(95%CI:I.27—1.47)和1.88(95%CI:1.68~2.10)。结论PIH的发生危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升高。
刘英惠刘建蒙刘兰马蕊叶荣伟李松陈华薛明君成伶春吴立民潘玉娟陈浩李竹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人体质量指数身高体重
超重/肥胖成年人体脂与血压关联中血脂中介效应的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超重/肥胖成年人体脂与血压关联中血脂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55岁超重/肥胖个体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压、血脂、体脂率指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体脂率与血压关联中血脂的中介效应。结果男性和女性体脂率与SBP、DBP均呈正相关(SBP:β值分别为0.2083和0.1884,DBP:β值分别为0.2052和0.2096,P值均<0.001)。男性体脂率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β=-0.1422,P<0.01),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β=0.1805,P<0.001);女性体脂率与TC、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721和0.2335,P<0.001)。控制体脂率后,男女性TC、TG水平与DBP均呈正相关(男:β值分别为0.0956和0.0905,女:β值分别为0.1176和0.0831,P值均<0.05),且女性TG水平与SBP呈正相关(β=0.1272,P<0.001);女性体脂率与DBP的关联中,LDL-C水平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194,P<0.05),中介效应百分比为9.26%。结论体脂率与血压呈正相关,男性体脂率与血压关联中血脂无中介效应,女性体脂率与血压关联中LDL-C水平具有中介效应。
阳益德付连国王政和王烁孟祥坤马蕊马冬梅马军
关键词:血脂体脂率血压中介效应
汉族与回族青春期女生身体形态发育差异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汉族与回族青春期女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差异性,为探索身体形态发育的民族差异性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抽取12~15岁汉族、回族青春期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上臂部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T)、肩胛部皮褶厚度(scapular skinfold thickness,SST)及“是否已来潮”指标,按“是否已来潮”分层分析汉族与回族青春期女生身体形态发育差异。结果12~15岁各年龄组汉族青春期女生报告“已来潮”率均高于回族(P值均〈0.05)。已来潮及未来潮青春期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坐高、TST、SST汉族与回族学生平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12岁未来潮女生坐高、TST,汉族高于回族(P值均〈O.05);已来潮女生,13岁胸围、14岁身高、体重、胸围、BMI指标汉族高于回族(P值均〈0.05)。结论汉族与回族青春期女生形态发育指标平均差异不明显,仅在青春期中后期(14岁)汉族学生高于回族学生,探索形态发育民族差异应考虑是否已初潮及年龄因素的影响。
王鑫鑫付连国阳益德马蕊孙丽丽赵海萍马军
关键词:汉族回族青春期身体形态
浙江省嘉兴地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状况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描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围产保健监测的常规报告。研究对象为浙江省嘉兴地区1995—2000年分娩的所有孕满20周的孕产妇136070名。结果 共诊断妊高征15127例,总发病率为11.1%,轻、中、重度妊高征构成比依次为71.4%、22.3%和6.3%,孕中期、孕晚期和产时发病的妊高征构成比依次为4.2%、34.4%和61.4%。在分布特征方面,妊高征年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即由1995年的10.7%下降至2000年的8.6%,下降了19.6%;城市、年龄(<20岁或>35岁)、农民、低文化程度、双(多)胎、春夏季受孕和冬春季分娩者高发。与1988年的调查相比,妊高征发病率比全国水平高18.1%,而重度的构成比较全国水平低68.8%。城乡发病率差异较小,但农村重度妊高征构成比显著高于城市。结论 妊高征发病率存在分布特征,其发病率比1988年全国调查的结果高,但以轻度为主。
马蕊刘建蒙李松叶荣伟陈华薛明君 王太梅成伶春 郑俊池吴立民 潘玉娟 陈浩 李竹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