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目前认为内痔主要是由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和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及移位造成[1]。外科治疗常用于顽固性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痔疾病[2]。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aoihs,PPH)通过切除粘膜提拉肛垫治疗痔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机械屏障变化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UC患者肠黏膜组织作为UC组,以50名健康体检者肠黏膜标本为对照组。UC患者以Mayo评分分为轻度(68例)、中度(70例)和重度(62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l(Claudin-1)和STAT3蛋白表达,并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TAT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轻、中、重度UC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随着UC分级增加显著减少(rs=-0.914,rs=-0.933,P<0.05),STAT3表达随着UC分级增加而显著增多(rs=0.942,P<0.05)。Occludin及Claudin-1表达水平与STAT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24,r=-0.983,P<0.05)。结论 STAT3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影响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引起UC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STAT3基因可能成为干预治疗UC的一个潜在靶点。
目的探讨miRNA-21和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65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肿瘤和切缘组织miRNA-2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miRNA-2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切缘组织(t=3.50,P〈0.05),PTE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切缘组织(t=7.35,t=12.23;P〈0.05);miRNA-21的mRNA、PTEN的mRNA及PTEN蛋白在不同的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F=18.36,F=17.26,F=12.83;P〈0.05)、Dukes分期(F=31.25。F=24.43,F=57.12;P〈0.05)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t=5.85,t=2.18,t=4.05;P〈0.05)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分化程度和肿瘤部位无关[F=7.39。t=4.62:F=7.78,t=1.29;F=5.14,f=1.37;均P〉0.05)];结直肠癌中miRNA-21的表达与PTE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94,r=-0.927;P〈0.05)。结论miRNA-21与PTEN的表达改变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