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珊珊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枣庄学院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体脂
  • 2篇体脂率
  • 2篇皮褶厚度
  • 2篇骨龄
  • 1篇电阻抗法
  • 1篇生物电阻抗法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儿童
  • 1篇男童
  • 1篇儿童
  • 1篇DEXA
  • 1篇12

机构

  • 2篇枣庄学院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珊珊
  • 1篇张清
  • 1篇刘志国
  • 1篇杨弢
  • 1篇鲍娟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当代体育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0~12岁骨龄男童体脂率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10--12岁骨龄男童的身体脂肪变化特征,并对体脂率的不同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从海淀区实验小学、上地实验等学校随机抽取130名正常健康男生,通过骨龄拍摄,选取10~12岁骨龄男童进行该实验的研究,在相同的时间里,对研究对象分别采取皮褶厚度法、生物电阻抗法(BIA)、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进行体脂率的测量。结果:(1)随着BMI的增加,10~12岁骨龄男童的身体各部位,无论是体脂率,还是皮褶厚度均有显著升高,其中,以腹部升高幅度最大。(2)通过均值比较,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与DEXA测量结果相比较,BIA会低估10~12岁骨龄男童的体脂率,其中肥胖组更为明显。(3)通过与DEXA对比,皮褶厚度法推算体脂率会显著的低估受试者的体脂率,且在肥胖组更为明显。结论:随着BMI的增加,10~12岁骨龄男童的体脂率、皮褶厚度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以腹部增加最多。通过与DEXA对比发现,BIA与皮褶厚度推测法都会不同程度的低估10~12岁骨龄男童的体脂率,肥胖组尤其明显,但BIA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要优于皮褶厚度推测法。
李珊珊
关键词:骨龄体脂率皮褶厚度DEXA
6~8岁骨龄不同体型女性儿童体脂率测量方法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不同的体脂率测量方法的效果,尝试建立适合我国该骨龄段女性儿童的皮褶厚度推算体脂率公式。方法抽样选取59名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组标准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和超重组3个组别,分别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皮褶厚度法、生物电阻抗法(BIA)测试每位受试者的体脂率,以DEXA测量结果为校标,比较上述方法在推测和测量全身体脂率的差异水平。并以皮褶厚度法建立体脂率推测公式。结果对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正常组和超重组,BIA法与DEXA测量结果之间相关显著;日本长岭公式显著高估6~8岁骨龄段偏瘦组和正常组女性儿童的体脂率,姚兴家公式显著低估了超重组女性儿童的体脂率,而元田恒公式显著高估了3种体型女性儿童的体脂率;本研究得出皮褶厚度法推算体脂率公式为:全身体脂率=3.919+0.715×髂嵴上部皮褶+0.592×肱三头肌部皮褶。结论相对于以日本长岭公式、元田恒公式、姚兴家公式进行的皮褶厚度推算法,生物电阻抗手段更能有效测量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正常和超重群体体脂率;髂嵴上部和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能联合评价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全身体脂率。
张清刘志国杨弢鲍娟李珊珊
关键词:体脂率生物电阻抗法女性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