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靓
- 作品数:25 被引量:21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09–2014年军队医院5099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4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99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99例儿童ADR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ADR 261例(5.11%)。男女比例为1.56:1,平均年龄为(5.12±2.55)岁,1~3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28.85%)。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药物类别16种,其中引起ADR排名前三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抗感染药物(54.17%)、中成药(8.16%)、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物(7.79%)。5099例儿童ADR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7046频次,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58频次,49.0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547频次,21.96%)及全身性损害(595频次,8.44%)。结论:应加强对于儿童用药风险防范工作,合理使用儿科药物,重视ADR的监测及药物咨询等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谢婷婷郭代红赵粟裕马亮赵靓徐元杰朱曼赵鹏芝郭俊荣
- 关键词:儿童药品不良反应
- 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军队医院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年–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30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36:1,平均年龄(48.41±24.95)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给药和注射剂型为主。930例ADR/ADE以糖肽类药物(768例,82.58%)为主,共涉及4个药物品种,万古霉素(554例,58.49%)、利奈唑胺(162例,17.42%)位居前2位。930例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994频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2频次,47.48%),以万古霉素(340频次,36.56%)为最;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156频次,15.69%),以利奈唑胺(110频次,11.83%)为最。结论: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 王东晓朱曼郭代红赵粟裕马亮陈超赵鹏芝赵靓
- 关键词:糖肽类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事件配置器。回顾性调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我院经静脉途径应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对系统提示的阳性预警病例进行人工再评价。结果:计划3参数为最优的事件配置器参数,分别筛查氟康唑组、注射用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病例840例、211例和81例。其中氟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377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2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5.00%;注射用伏立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94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15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7.11%;伊曲康唑注射液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28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4.94%。结论:本研究中设置的肝损伤事件配置器结合了多种标准参数,可操作性好,弹性空间大,阳性病例丢失率低。采用该系统进行主动监测研究时,事件配置器的参数设置为关键要素,应基于不同目标药物和药品不良事件特点进行个体化设置。
- 朱曼郭茂文郭代红吴旭马亮赵鹏芝赵靓
- 关键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药源性肝损伤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军队药物警戒系统指标体系的调研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建立一套军队药物警戒系统研究的指标体系,明确军队药物警戒系统建设的重点。方法在文献回顾与专家座谈的基础上,制定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3轮咨询后统计分析,得出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系数,构建指标体系并计算加权权重。结果共有30名专家参加咨询,3轮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均大于0.9,协调系数W分别为0.146、0.265、0.317(P<0.0001)。建立了由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103项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ADR报告质量评价、报告关联性评价、ADR监测管理系统与HIS针对性对接、ADR报告信息核对与完善、ADR报告上报数量为当前关注的重点。结论研究中构建的指标体系层次较分明且权重得当,基本涵盖了军队药物警戒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该指标体系的专家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和协调系数较高,符合德尔菲法指标构建要求,结果可信度高、适用性强;为军队药物警戒系统的持续建设与完善确定了着力重点。
- 姚翀郭代红张晓东储藏王辰允徐元杰赵靓赵粟裕
- 关键词:德尔菲法指标体系
- 军队医院1298例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质子泵抑制剂(PPIs)类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01至2017-03-31军队ADRs监测管理系统中PPIs类药物ADRs报告1298例,对病人性别、年龄、引起ADRs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98例PPIs类药物所致ADRs中,新的和严重的ADRs 84例(6.47%),男女病人比例为1.29∶1,年龄为(51.58±17.70)岁,给药途径和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用粉针剂为主。1298例ADRs报告共涉及5个药物品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奥美拉唑(415例,31.97%)、兰索拉唑(382例,29.43%)和泮托拉唑(297例,22.88%)。ADRs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共计151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00例次,占26.49%),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48例次,占16.42%)和全身性反应(244例次,占16.16%)。结论:应加强PPIs类药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合理使用PPIs类药物,重视ADRs的监测及药物咨询等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s的发生。
- 谢婷婷郭代红赵粟裕赵靓赵鹏芝
-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回顾性分析
- 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也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涉及最多的药物[1,2,3].近20年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为代表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发生率明显...
- 王东晓朱曼郭代红赵粟裕马亮陈超赵鹏芝赵靓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501例药源性肾损伤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肾损伤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9~2014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出药源性肾损伤报告501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1例药源性肾损伤中,女175例(34.93%),男326例(65.07%),平均年龄(54.14±21.99)岁,涉及197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1周以内(72.45%),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其中痊愈、好转406例(81.04%)。结论药源性肾损伤涉及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应提高对药源性肾损伤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及高危药物的预警防范。
- 赵靓郭代红朱曼徐元杰马亮赵鹏芝蔡乐赵粟裕王忠强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 91家医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7417例报告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2009-2013年91家医院7 417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分类方法,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74 17例ADR报告中,严重ADR为1 475例(占19.89%),新的一般的ADR为196例(2.64%),新的严重的ADR为44例(0.59%);以45~5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1.01%);静脉给药方式最为多见(占88.96%);出现频率较高的抗肿瘤药依次为植物来源类(26.55%)、金属铂类(占24.86%)和抗代谢类(占19.46%);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38.80%)、血液系统损害(16.53%)和全身症状(12.79%);ADR的发生时间近半数在用药后12 h内(占43.60%)。结论:抗肿瘤药因其毒性大、安全范围窄,易致ADR发生,加强对高危人群、高危品种、严重的ADR的主动监测,重点关注给药后12 h反应,可以较大程度减少ADR的发生。
- 王伟兰赵粟裕郭代红陈超马亮徐元杰赵鹏芝赵靓
- 关键词:抗肿瘤药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军队医院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为(45.67±22.73)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17个药物品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4660例(47.46%)位于首位,其次为莫西沙星1681例(17.12%)、加替沙星1597例(16.26%)。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4 74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31例次(38.8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2749例次(18.65%)和心外血管损害2162例次(14.67%)。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在使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 黄翠丽郭代红朱曼吴旭吴旭苏畅苏畅赵鹏芝马亮
-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 奥曲肽相关低血糖的自动监测评估与应用
- 目的:实施奥曲肽致低血糖的自动监测,并评价药源性低血糖模块的功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对2016年1~6月我院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自动监测,...
- 赵粟裕汤智慧郭代红赵靓朱曼马亮赵鹏芝
- 关键词:奥曲肽低血糖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