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文韬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震区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极震区
  • 2篇储量
  • 1篇地震
  • 1篇动储量
  • 1篇研究区
  • 1篇震后
  • 1篇汶川地震
  • 1篇物源特征

机构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3篇顾文韬
  • 2篇裴向军
  • 1篇任志刚
  • 1篇李天涛
  • 1篇裴钻
  • 1篇张雄

传媒

  • 1篇水电站设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极震区泥石流物源量估算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汶川地震极震区高川乡、清平乡、映秀镇的28组泥石流样本,考虑沟域面积、相对高差、发震断裂距离、沟域岩性及岩体结构4个物源量影响因子,基于控制变量法找出单个因子与泥石流物源储量的相关关系,通过MATLAB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综合因素影响下的极震区泥石流物源量估算模型。最后,利用非拟合数据以外的极震区6条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于汶川地震极震区泥石流物源储量的估算具有较强的准确度及适宜性。
任志刚裴向军顾文韬
关键词:极震区泥石流储量
汶川地震极震区泥石流物源特征及启动机理研究——以高川乡、清平乡、映秀镇三大研究区为例
“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主断裂带控制的狭长极震区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了大量崩滑堆积体,这些松散堆积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泥石流运动,为极震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物源。同时,强烈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潜在震裂山体在后期降雨作用下...
顾文韬
关键词:泥石流物源特征极震区
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汶川地震后,极震区产生了大量的崩滑堆积体、震裂岩体及震动松弛覆盖层,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的产生及汇集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缺乏震后特殊条件下动储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调查统计"5·12"极震区安县高川乡多条泥石沟物源的基础上,总结了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启动方式。分析得出,震后泥石流物源量与沟域面积、高程放大效应、断层运动方式、地质岩性条件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沟域面积、沟顶高程及沟道与发震断裂的距离为主控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高程指数放大经验模型";通过多元统计拟合法首次得出了震后泥石流动储量与流域面积、高差的计算关系,并通过地震距离修正得出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的动储量计算公式,为震后泥石流动储量估算及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顾文韬裴向军裴钻张雄李天涛
关键词:极震区泥石流动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