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雨杉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入路
  • 5篇锐角
  • 5篇侧入路
  • 5篇穿刺
  • 4篇硬脊膜
  • 4篇硬脊膜外
  • 4篇硬脊膜外腔
  • 4篇外腔
  • 3篇穿刺术
  • 2篇椎间隙
  • 2篇联合麻醉
  • 2篇麻醉
  • 2篇持续正压
  • 1篇腰背
  • 1篇腰背痛
  • 1篇腰段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腰硬联合麻醉
  • 1篇硬-腰联合麻...

机构

  • 6篇延安大学

作者

  • 6篇胡彬
  • 6篇段雨杉
  • 5篇李玲霞
  • 5篇张兆伟
  • 5篇王晓艳
  • 4篇任斐
  • 4篇吴仲烨
  • 1篇秦妮娜
  • 1篇苏鸿莉
  • 1篇薛鹏
  • 1篇王敏

传媒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应用于肥胖产妇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临床分析硬-腰联合麻醉"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02~2014-06肥胖产妇剖宫产、符合以下条件的病例:应用硬-腰联合麻醉,ASA分级Ⅰ-Ⅲ级,体重指数大于30 kg/m2,脊柱无畸形。硬-腰联合麻醉穿刺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病例,改用其它方法穿刺。观察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针碰到神经例数、置管是否有阻力脑脊液引流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69例,应用穿刺方法:中入路穿刺法(Z组)42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39例,其中12例为Z组腰穿穿刺失败病例,B组没有穿刺失败病例。Z组较B组硬外穿刺碰到神经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外穿刺应用于肥胖产妇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胡水娥吴仲烨段雨杉王晓艳任斐李玲霞张兆伟胡彬
关键词:肥胖产妇
“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脊膜外腔穿刺术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脊膜外腔(简称硬外)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下腹部以下手术300例,随机分为3组,L3~5之间'把持式'持续正压硬外穿刺硬-腰联合麻醉。第1组:锐角侧入路硬外穿刺术:进针点选择在穿刺间隙下一棘突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针尖勺状面朝置管方向对准椎板间孔,针杆(勺状面背侧方向)与皮肤成锐角。第2组:垂直侧入路进针硬外穿刺术:进针点选择在穿刺间隙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针尖勺状面朝置管方向对准椎板间孔,针杆(勺状面背侧方向)与皮肤垂直穿刺。第3组:垂直正中入路硬外穿刺术。操作者均为通过5年临床培训,该项技术已熟练的麻醉医师。结果:第3组较第1、2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合计用时长(P<0.01);第3组穿刺次数明显多于第1组(P<0.01),第2组介于第1、3组之间(P<0.05);碰到神经、麻醉后第6天腰痛例数第3组多于第1、2组(P<0.05);置管有阻力第1组少于第2、3组(P<0.05)。结论:'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外穿刺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彬段雨杉王晓艳吴仲烨任斐张兆伟
关键词: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
L_(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2月ASA分级Ⅰ~Ⅲ级硬-腰联合麻醉病例。患者采用侧卧位,Tuffier’s线确定脊柱间隙,L4-5椎间隙之间硬-腰联合麻醉套针穿刺(针内针型)。正中入路、锐角侧入路,"把持式"方法穿刺。硬外穿刺、腰穿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者,改用其他方法。硬外穿刺一次成功病例数,硬外、腰麻穿刺针触及到神经病例数,硬外穿刺耗时,穿刺后第6天腰痛病例数,置管顺畅否,引流脑脊液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261例所用穿刺方法:正中入路穿刺法(Z组)133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128例。Z组较B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麻醉后第6天腰痛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高(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胡彬段雨杉王晓艳吴仲烨任斐李玲霞张兆伟
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CSEA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9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产妇接受平行直入法硬膜外穿刺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50例产妇接受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宫缩、伤口、腰背疼痛VAS评分、术中穿刺情况、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3 d、7 d、14 d和2个月后腰背疼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宫缩、伤口以及腰背疼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7 d、14 d以及2个月腰背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行侧入穿刺法行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缓解产妇的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生率。
李玲霞苏鸿莉王敏胡彬段雨杉
关键词:硬膜外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腰背痛
硬-腰联合麻醉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原因和分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1月硬-腰联合麻醉,ASA分级Ⅰ~Ⅲ级下腹部以下手术,排除体重过大、脊柱畸形、身高过高和过低者。患者采取侧卧位,选择腰(L)3~4~5椎间隙硬外穿刺。硬外穿刺针采用Touhy 16G,压力试验应用低阻力注射器。硬-腰联合麻醉穿刺三次均失败病例,改用其他方法穿刺。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3560例,其中产科1698例,妇科1185例,普外科346例,泌尿外科331例;应用正中入路穿刺法(Z)、“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两种穿刺方法,一次腰穿成功共计3915次例,其中355例为Z方法失败后,改为B方法的病例。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可以分为完全引流不出脑脊液(Ⅰ型)、脑脊液引流不畅(Ⅱ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方法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Ⅰ型2%、Ⅱ型3%,正中入路方法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Ⅰ型12%、Ⅱ型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把持式”锐角侧入路方法较正中入路方法低。
胡彬王晓艳段雨杉秦妮娜薛鹏李玲霞张兆伟
关键词:硬-腰联合麻醉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
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硬-腰联合麻醉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同年12月ASA分级Ⅰ-Ⅲ级硬-腰联合麻醉病例。患者采用侧卧位,Tuffier's线确定脊柱间隙,L4...
胡彬段雨杉王晓艳吴仲烨任斐李玲霞张兆伟
关键词:穿刺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