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海燕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性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卒中
  • 1篇临床护理
  • 1篇脑卒中
  • 1篇护理
  • 1篇干预
  • 1篇干预措施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许海燕
  • 1篇凌晓辉
  • 1篇王小姗
  • 1篇张娟
  • 1篇于翠玉
  • 1篇刘犇
  • 1篇逯恒东
  • 1篇刘卫国
  • 1篇尹俊雄
  • 1篇魏砚秋
  • 1篇朱建英
  • 1篇林兴建
  • 1篇蔡兴秋
  • 1篇张书刚
  • 1篇刘晓卫
  • 1篇许媛媛

传媒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病案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风险评估表在临床护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降低风险评估表缺陷次数的效果,提高风险评估表的准确率。方法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即健全护理文书管理体系、加强法律意识、业务培训和环节管理等进行控制,纳入2016年6月-11月637份在院病案中的风险评分缺陷频次进行检查,其中对照组为2016年6月-8月的312份病案3327次评估表、缺陷为203次。实验组为2016年9月-11月的325份病案3683次评估表、缺陷为39次。进行干预前后总的缺陷、分类的缺陷率的比较和不同资历护士缺陷率的比较。结果实验组风险评估表缺陷总数、分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在被干预后缺陷频次均降低(P<0.05);在未干预的对照组中,工作3年以上护士缺陷频次明显低于工作3年内护士(P<0.05)、但在实验组中没有差异性。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减低风险评估表的缺陷,提高预见性护理质量。
朱建英张娟许海燕
关键词:干预措施
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调查并分析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危险因素。方法现将2013年03月~2013年12月在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有过脑梗死( CI )病史或期间有CI发病的患者886例( CI组)和头颅MRI显示仅有腔隙性脑梗死( LI)病灶但无卒中发作史的患者1247例( LI组)进行资料采集,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史、心肌梗死史、外周动脉疾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 ESRS)。同时收集南京汤山社区和南湖社区缺血性脑卒中中低危人群9739例( LR组)的相关数据,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I组和LI组高血压、糖尿病比率显著高于LR组(均P<0.01)。 CI组颅内外动脉狭窄比率显著高于LI组( P<0.01)。进一步将脑梗死的六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 CI组与LI组ESRS风险分级比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南京地区高血压、糖尿病是CI的常见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监测更为重要。
许海燕王小姗刘卫国林兴建冯智张霞蔡兴秋逯恒东刘犇尹俊雄于翠玉许媛媛张书刚魏砚秋凌晓辉刘晓卫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