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新惠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核细胞增生
  • 3篇单核细胞增生...
  • 3篇李斯特菌
  • 2篇生物被膜
  • 1篇毒力
  • 1篇秀丽隐杆线虫
  • 1篇生物被膜形成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抗药
  • 1篇抗药性
  • 1篇被膜
  • 1篇SIGB

机构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罗勤
  • 3篇张颖
  • 3篇于新惠
  • 1篇王文静
  • 1篇郭欣欣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RsbU缺失株的构建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2015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它能在大多数活性或非活性固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从而使抗逆性大大增强并且难以清除,给食品行业造成很大困扰。Sig B(σB)作为革兰氏阳性菌中主要的压力应答因子,在Lm生物被膜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Rsb U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 B操纵子中的主要信号(能量和物理化学信号)传导蛋白。为检测Rsb U在Lm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与Sig B的关系,本实验构建了rsb U和sig B基因单缺失及双缺失突变株,比较在不同温度(25℃和37℃)和营养环境(营养丰富的BHI培养基和营养贫乏的MEM基础培养基)下,野生株和突变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缺失Rsb U和Sig B显著降低Lm在不同温度和培养基中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低温(25℃)和贫瘠的营养条件(MEM)更有利于Rsb U传递压力信号激活Sig B,从而作用Lm生物被膜的形成。
石亚辉于新惠张颖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SIGB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秀丽隐杆线虫致病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李斯特菌病的病原细菌。用Lm野生株EGDe、弱毒株Δprf A、毒力回复株+prf A和高毒株+prf A*喂饲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N2,并以线虫的良好食源大肠埃希菌OP50以及非致病的无害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作为对照,检测Lm对线虫发育周期、寿命和产卵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以无害李斯特菌、Lm野生株以及Prf A突变株为食时,线虫的产卵数虽有所下降,但线虫不仅能够正常产卵,而且其发育周期和寿命均较以OP50为食时显著延长(P≤0.05);线虫体表和消化道中均可检测到大量李斯特菌,但粪便中的活菌数极少。以上结果说明Lm不能杀死秀丽隐杆线虫,对线虫也没有显著致病性,不适合作为研究Lm致病机制的模型;Lm可在线虫体表和消化道存在,暗示Lm可借助线虫在土壤环境中生存和传播。
郭欣欣于新惠张颖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秀丽隐杆线虫
rmlB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方面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rmlB基因在细菌耐药、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Lm染色体上的rmlB基因,比较野生株与rmlB缺失株在耐药性方面的差异;利用微孔板法观测rmlB缺失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变化;利用RT-PCR检测缺失菌株中主要毒力基因转录表达,并观察rmlB缺失对细菌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同野生菌株相比,rmlB缺失菌株对头孢菌素和杆菌肽等作用位点在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菌主要毒力基因hly的转录表达及溶血活性也发生显著降低(P≤0.01)。【结论】rmlB基因在Lm生物被膜形成和耐受作用位点位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抗生素及细菌毒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于新惠张颖王文静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抗药性生物被膜毒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