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菲
-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紫杉醇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组(TP组)30例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5-氟尿嘧啶、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组(DF组)28例,评价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随访1年评价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TP组的有效率为86.7%,高于DF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1年总生存率为73.3%,DF组1年总生存率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同步放化疗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氟尿嘧啶、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梁毅朱琳燕张杰荣柯珂胡晓菲夏林张梦静
- 关键词:食管癌适形放疗同步放化疗紫杉醇氟尿嘧啶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测EGFR、ALK基因临床价值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检出率及阳性率,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280例,保留CT引导下穿刺活检标本,分为2组:观察组(n=200,应用粗针穿刺)和对照组(n=80,应用细针穿刺),2组对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突变相关性、阳性率、检出率、肿瘤细胞数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66.04%,男性基因突变患者28.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57.24%,吸烟患者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学分期EGFR基因突变率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5);ALK基因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学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Ⅳ期患者ALK基因突变率较其他期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ALK基因检出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出平均肿瘤细胞个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ALK基因粗针检出率高于细针检出率,但细针检出率仍有一定临床诊断意义,且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低于粗针,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针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胡晓菲汪俊王钢胜
- 关键词:肺癌基因突变活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晚期鼻咽癌患者82例,患者首先进行TPF方案诱导化疗,再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在TPF方案诱导化疗过程中A组的43例患者实行诱导时间调节化疗,B组的39例患者实行诱导常规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化疗后分别有43例、39例患者可以进行疗效评估,A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72%显著高于B组的51.28%(χ2=9.9384,P=0.0016);A、B 2组患者在放疗后分别有41例、37例患者可以进行疗效评估,A组患者的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B组的89.19%(χ2=4.6720,P=0.0307);2组患者的白细胞(WBC)减少、中性粒细胞(GRA)减少的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比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HGB)减少、血小板(PLT)减少、丙基酸氨基转移酶(ALT)增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多以及肌酐增多的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以及口腔黏膜炎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比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厌食、乏力、皮疹和感染)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2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CD+19和CD+16+CD+56)百分比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患者CD+4/CD+8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其他淋巴细胞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方式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免疫功能受影响较小,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 胡晓菲汪俊王钢胜
-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免疫功能
- 脑转移癌全脑放疗相关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全脑放疗相关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65例脑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作为认知评估工具,对其放疗1-6个月进行总体认知评估,根据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对患者放疗前后进行总体认知功能改变分析。结果:有无症状在性别、年龄、影响认知基础疾病、颅内转移数目、肿瘤最大直径、其他部位转移、既往化疗史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放疗前认知评分、既往靶向治疗、原发灶癌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上,部分缓解发生率为27.69%,稳定发生率为41.54%,疾病进展发生率为30.77%,总有效率为69.23%;两者在基线、1、2个月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4、5、6个月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转移癌全脑放疗对认知功能有损害,放疗后认知功能损害最明显,其后有所恢复。
- 胡晓菲唐菲
- 关键词:脑转移癌全脑放疗认知功能损害
- PIVKA-Ⅱ和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94例、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受试者进行PIVKA-II和AFP检测,将研究组和各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PIVKA-II和AFP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联合射频消融或根治性手术治疗,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PIVKA-II和AFP水平。结果研究组PIVKA-II和AFP检测水平分别为(1 562.47±129.13)m AU/ml、(132.49±17.27)ng/ml,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VKA-II、AFP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PIVKA-II检测和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4.3%、78.7%,特异度均为98.6%。PIVKA-II、AFP均为阳性检测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100%;PIVKA-II、AFP任一阳性检测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97.3%;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治疗后,PIVKA-II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VKA-II和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度高,特异度高,误诊少,而且通过监测二者在血清中浓度的改变能够反映治疗效果。
- 胡晓菲於建鹏王钢胜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
- 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不能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难以根治切除的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难以手术根治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瘤区3D-CRT放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缓解情况、2年生存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CD3^+,CD4^+及CD4^+/CD8^+、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而CEA、CA19-9水平则有显著降低,对照组KPS评分、CD8^+、PGⅠ、PGⅡ水平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增高,但CD3^+,CD4^+及CD4^+/CD8^+,CEA、CA19-9水平则有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无论是在KPS评分、T细胞亚群4项指标还是肿瘤标志物4项指标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各项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未见显著差异;而在病情缓解情况上,观察组客观缓解率78.1%,远高于对照组53.1%(P<0.05);而治疗后2年存活率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3D-CRT联合替吉奥在治疗手术难以根治的中晚期贲门癌上,能够缓解病情,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安全性较高,在符合同步放化疗适应症的情况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 胡晓菲於建鹏王钢胜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贲门癌
- IDO、T细胞及MVD表达与乳腺癌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究保乳术患者癌及切缘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T细胞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保乳术手术治疗,观察IDO、MVD以及Foxp3在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切缘组织中表达情况,5年内对所有患者随机走访调查,记录患者5年内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病死率等情况,并分析比较。结果患者乳腺癌组织中IDO、Foxp3和MVD指数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P均<0.01)。患者乳腺癌组织中IDO阳性46例,阴性18例。5年内无瘤生存率IDO阳性患者为71.74%,与阴性患者(94.4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总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6.96%vs 100.00%,P>0.05)。切缘组织中IDO阳性例数20例(31.25%),阴性为44例(68.75%)。5年内无瘤生存率IDO阳性患者为70.00%,总生存率为80.00%,与阴性患者(81.82%,93.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后5年内乳腺癌复发率为10.94%,转移率为15.62%,病死率为9.38%。结论行保乳术的患者癌组织和切缘组织中IDO、Foxp3和MVD水平较高的更易复发,5年内无瘤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
- 胡晓菲汪俊王钢胜
- 关键词:切缘组织T细胞复发
- 高表达SLC2A1介导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
- 2023年
-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1(solute carrier family 2,member 1,SLC2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oncomine、GEPIA、HPA、GEO等数据库或在线分析工具分析SLC 2A1在NSCLC及顺铂耐药性NSCLC细胞系的表达;通过String结合DAVID 6.8分析SLC 2A1互作基因的通路富集;运用Coremine工具进行文本挖掘分析SLC 2A1介导NSCLC化疗耐药性的生物过程;通过Kaplan Meier-plotter分析SLC 2A1表达量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以及SLC 2A1表达量与NSCLC化疗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LC2A1在顺铂敏感或耐药性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MTT法结合caspase 3活性检测分析顺铂耐药NSCLC细胞系的凋亡情况。结果SLC2A1在NSCLC患者及顺铂耐药性的NSCLC细胞系中的显著升高,而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顺铂耐药NSCLC细胞系高表达SLC2A1抑制了顺铂诱导的癌细胞凋亡,HIF-1信号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途径在SLC2A1互作基因中具有显著性富集。结论高表达SLC2A1通过抑制凋亡介导NSCLC顺铂耐药性。
- 胡晓菲吴振夫黄绪群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性
-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94例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予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缓解率34.04%,总有效率72.34%;观察组缓解率55.31%,总有效率8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对照组改善率27.66%、总有效率74.47%,观察组改善率44.68%、总有效率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和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 胡晓菲唐菲
- 关键词:脑转移瘤单纯放疗替莫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