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穿孔
  • 2篇胰腺
  • 2篇肿瘤
  • 2篇消融
  • 2篇穿孔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肿瘤
  • 1篇异位促肾上腺...
  • 1篇预后
  • 1篇增生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癌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皮质
  • 1篇肾上腺皮质激...
  • 1篇肾上腺增生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武警山东总队...

作者

  • 4篇陈永亮
  • 4篇徐凯
  • 3篇严力
  • 3篇苏明
  • 2篇顾万清
  • 1篇冯建
  • 1篇王彦斌
  • 1篇葛新兰
  • 1篇辛宪磊
  • 1篇李盈
  • 1篇陈明易
  • 1篇张文智
  • 1篇邢清
  • 1篇王鹏飞
  • 1篇陈秋楠
  • 1篇纪文斌
  • 1篇王宏光
  • 1篇卢实春
  • 1篇王锁
  • 1篇梁锋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5.9岁。肿瘤位于肝右叶4例,肝左叶4例,双叶均有6例。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腹痛或腹胀。影像学检查很难与肝细胞癌区分,诊断需经病理学证实及排除肝外原发灶。所有患者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消化内镜以及术后长期随访均未发现肝外原发灶。14例患者中,接受单纯手术切除3例,接受肝肿瘤切除+射频消融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TACE)6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例,仅行腹腔探查1例,行化疗1例。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至随访结束,生存7例,死于肝衰竭或肿瘤复发7例。结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诊断需经病理证实,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患者可选择TACE、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方法。
徐凯陈永亮陈明易张文智王彦斌纪文斌王宏光辛宪磊冯建李盈严力
关键词:肝肿瘤神经内分泌癌预后
胰腺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一例
2017年
患者男,31岁,因面部浮肿伴乏力1个月入院。在外院住院检查示血钾低,血浆皮质醇、24h尿游离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均明显升高;糖耐量异常;肾上腺强化CT示双侧肾上腺增厚;胰尾乏血供占位;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脑萎缩;PET—CT提示胰尾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左侧肾上腺增生。
梁锋韦娜陈秋楠严力徐凯王锁邢清苏明陈永亮
关键词: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胰腺肿瘤尿游离皮质醇脑磁共振成像肾上腺增生面部浮肿
不可逆电穿孔与射频消融对大鼠肝脏新生血管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技术与射频消融对大鼠肝脏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米刀组和射频消融组,每组30只。纳米刀组电极消融肝脏左侧外叶,射频消融组消融相同部位,对照组仅开腹和关腹。术后3、7和10 d取消融区域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阳性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和VEGF阳性细胞比例。结果术后3、7和10 d,对照组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50.3±12.5、54.6±11.9和58.2±14.7,射频消融组为18.4±4.7、17.3±5.1和18.1±5.9,纳米刀组为42.8±10.4、45.6±10.2和49.2±13.8。射频消融组微血管密度低于对照组及纳米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刀组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和10 d,对照组VEGF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0、56和57个,射频消融组为32、30和33个,纳米刀组为44、43和45个。射频消融组VEGF阳性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和纳米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刀组与对照组VEGF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刀可以有效保护大鼠肝脏消融区的微血管,消融区血管再生能力更强,优于射频消融,为组织修复及再生提供保障。
徐凯葛新兰苏明王鹏飞刘添卢实春顾万清陈永亮
关键词:消融技术电穿孔新生血管
纳米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评估纳米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围手术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争2016年1月经术前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纳米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评估纳米刀消融胰腺癌的安全性;通过随访观察术后CT/MRI、CA19-9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评估其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纳米刀消融,肿恼平均大小(4.2±0.6)cm,平均消融时间(52.0±23.3)min。术中发生纳米刀相关性并发痱3例(15.0%),包括一过性高血压和一过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后发生A级胰漏2例,切口感染1例,门静脉I札栓形成1例,消化道出血1例,胃肠道排空障碍1例。术后患者症状有效缓解率为73.7%,出院时血液CA19-9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纳米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安全有效。合理制定纳米刀手术策略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严力陈永亮苏明顾万清卢实春徐凯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消融安全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