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宇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横连对椎弓根钉松动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横连对椎弓根钉松动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30具新鲜羊腰椎脊柱标本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采用抽签法分为3组(n均=10)。跨伤椎用4根椎弓根钉固定,采用不同数目的横连(A组不放置横连、B组置入1个横连、C组置入2个横连)固定标本后,在HY-308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HY-1000NM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上以频率为1.5 Hz的载荷对标本进行10 000次疲劳试验。测量并比较疲劳试验后各组标本轴向压缩刚度,螺钉拔出力,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及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ROM)。结果 3组在轴向压缩刚度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ROM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疲劳试验后,A组和B组轴向拔出力均显著小于C组[(129.56±29.63)N比(294.67±23.25)N,P=0.000;(254.02±36.29)比(294.67±23.25)N,P=0.006]。A组左轴向旋转的活动度最大(13.35°±1.06°),其次为B组(12.23°±1.06°),C组活动度最小(11.04°±0.74°)(F=13.44,P=0.000;B组与A组比较,P=0.000,与C组比较,P=0.001;C组与A组比较,P=0.000);A组右轴向旋转的活动度最大(13.56°±1.15°),其次为B组(12.39°±1.01°),C组活动度最小(10.81°±0.51°)(F=21.91,P=0.000;B组与A组比较,P=0.002,与C组比较,P=0.001;C组与A组比较,P=0.000)。结论横连可增强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和脊柱的轴向稳定性。
- 张祥宇苏峰闫石张志敏张培楠
- 关键词:椎体骨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生物力学
- 横连对椎弓根钉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 本实验初步探讨横连对椎弓根钉系统和脊柱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作者采用新鲜成年绵羊脊柱标本建造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来进行这一实验。横连对椎弓根钉脊柱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本课题选取30具新鲜成年绵羊脊柱标本,截取(T133)节...
- 张祥宇
- 关键词:椎体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稳定性生物力学
- 横连位置及数目对椎弓根皮质劈裂下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估横连位置及数目对椎弓根皮质劈裂下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新鲜绵羊胸腰椎标本(T13~L3节段)60具,建立L1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C、D、E、F 6组,每组10具。于T14、L2双侧椎弓根置入螺钉,连接钛棒固定T14~L2节段,然后切除B、C、D、E、F组T14椎体右侧椎弓根外侧1/4的骨皮质,作为椎弓根皮质劈裂椎体骨折模型。最后各组采用不同的横连数目固定:A组:0个横连;B组:0个横连;C组:1个横连,连接棒1/2处;D组:1个横连,连接棒1/3处,靠近T14椎体;E组:1个横连,连接棒2/3处,远离T14椎体;F组:2个横连,连接棒1/3和2/3处。各组标本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10 000次疲劳试验后,分别测量轴向压缩刚度,屈伸、侧弯、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ROM)及T14椎体椎弓根劈裂侧螺钉最大拔出力大小。结果 A、C、D、E、F组模型刚度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明显高于F组(P<0.05)。A、C、D、E、F组模型螺钉最大拔出力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明显高于F组,C、D、E组均明显小于F组(P均<0.05)。A、C、D、E、F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B组(P均=0.000),C、D、E组在旋转2个方向的运动范围明显大于F组(P均=0.000)。结论椎弓根固定劈裂时,放置1个横连就可以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放置2个横连可近似达到椎弓根固定未劈裂时的稳定性。横连位置在短节段固定脊柱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王桢苏峰张祥宇闫石张志敏
- 关键词:椎体骨折短节段脊柱稳定性
- 缺血/再灌注时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的改变及药物干预效应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时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的改变及其药物干预效应。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标本的自发慢反应电位,观测模拟I/R时该电位的改变,以及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标本时对I/R电生理效应的干预作用。观测指标: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自发放电频率(RPF)、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最大除极速度(V_(max))、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50%和90%时间(APD_(50)和APD_(90))。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I 10 min组VDD和RPF明显减慢(P<0.05),V_(max)加快(P<0.01),APA增大(P<0.01)。与I 10 min组和对照组相比,R 2 min组VDD和RPF明显加快(P<0.01),且在R至5 min过程中可出现明显节律不齐,MDP绝对值明显增大(P<0.05),V_(m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APA与I 10 mi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D_(50)和APD_(90)显著缩短(P<0.01)。R 15 min组自发慢反应电位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与I 10 min/R 2 min组相比,1μmol/L利多卡因、10μmol/L普罗帕酮、1μmol/L胺碘酮、1μmol/L维拉帕米、50μmol/L腺苷和10μmol/L硝普钠均可明显改善R过程中VDD和RPF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节律不齐。结论:I/R可触发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异常,这种效应在应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时可显著恢复。
- 赵兰平薛淑芳陈彦静王雪芳陈立锋范玉宏张祥宇
- 关键词: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