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勇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8篇心肌梗死
  • 8篇心脏
  • 8篇梗死
  • 6篇心脏停搏
  • 6篇亚低温
  • 6篇停搏
  • 6篇氨茶碱
  • 6篇茶碱
  • 5篇肾上腺
  • 5篇肾上腺素
  • 4篇疗效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家兔
  • 3篇合用
  • 2篇低温疗法
  • 2篇心肌梗死范围
  • 2篇心肌梗死面积
  • 2篇心肌酶
  • 2篇心肌缺血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马勇
  • 17篇孟庆义
  • 15篇钱远宇
  • 11篇王志忠
  • 2篇杨晓秋
  • 2篇刘又宁
  • 2篇刘红艳
  • 2篇郭彤
  • 2篇李金明
  • 2篇王士雯
  • 2篇王志中
  • 2篇汪建新
  • 2篇刘刚
  • 1篇任素琴
  • 1篇田国祥
  • 1篇刘艳霞
  • 1篇余秉祥
  • 1篇沈洪
  • 1篇陈威
  • 1篇王永伟

传媒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休克蛋白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热休克蛋白(heart shock protein,HSP)是由应激反应诱导而产生的一组蛋白质.HSP按分子量的大小以及同源程度可分为HSP90、HSP70、小分子HSP70及泛素4个家族.在非应激状态下,HSP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在应激状态下,HSP可迅速合成并成倍增加,以帮助维护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结构完整.HSP可被多种刺激物诱导,如高温、缺血缺氧、压力负荷、氨基酸类似物、重金属离子、氧自由基、病毒感染等.
程文伟马勇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心脏保护心肌细胞膜稳定性细胞凋亡
SARS病毒感染临床分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SARS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方法 :对 4例SARS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过程及高危人群抗SARS病毒IgG抗体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提出了SARS病毒感染可进一步分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型 (重症 )、非典型性肺炎型 (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 )、钝挫型 (轻症 ,无肺部阴影 )和隐匿型 (无症状感染者 ) 4种临床类型。结论 :SRAS病毒感染可表现为连续的、轻重不同的多种临床过程。
孟庆义刘刚黄先勇钱远宇马勇汪建新余秉祥刘又宁
关键词:SARS病毒感染隐匿型
亚低温疗法减少家兔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 (AMI)范围的影响。方法  14只家兔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 ,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 AMI,4 5 min后松开结扎线 ,进行再灌注 2 h;动物的中心体温通过热敏电阻探头测定。亚低温组通过物理降温使结扎后 30 m in体温降到 35℃以下 ,此后保持在32~ 35℃ ;常温组体温维持在 38℃以上。再灌注结束后取出心脏染色切片 ,计算梗死心肌、濒危心肌和左室心肌的质量。结果 亚低温组心电图胸前导联抬高幅度之和低于常温组〔(2 5 .8± 8.5 ) m V比 (37.7±6 .5 ) m V,P=0 .0 2 1〕。亚低温组梗死 3h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活性改变明显低于常温组〔(2 6 4 6 .9± 12 2 7.3) U / L比 (4787.8± 1934.2 ) U / L ,P=0 .0 4 5〕。组织学检查显示亚低温组梗死心肌质量(0 .2 3± 0 .0 5 ) g明显低于常温组 (0 .4 2± 0 .16 ) g(P=0 .0 2 0 )。亚低温组梗死心肌占濒危心肌的比例 (0 .2 14±0 .0 4 4比 0 .35 7± 0 .0 6 6 ,P=0 .0 0 1)和占左室心肌质量的比例 (0 .0 4 1± 0 .0 10比 0 .0 71± 0 .0 2 7,P=0 .0 2 9)均小于常温组 ;亚低温组存活心肌占濒危心肌的比例高于常温组 (0 .786± 0 .0 4 4比 0 .6 4 3± 0 .0 6 6 ,P<0 .0 0 1)。
钱远宇孟庆义王志忠马勇王云中董振南
关键词:亚低温再灌注家兔
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合用在心脏停搏患者中的疗效
2003年
目的:探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脏停搏患者中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方法:24例心跳骤停患者给予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合并用药,30例心跳骤停患者单用肾上腺素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心脏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结果:合用组79.2%(19/24)患者恢复心电活动,高于肾上腺素组53.3%(16/30),差异接近显著(P=0.082).合用组1h、3h、6h的生存率分别为87.5%(21/24)、54.2%(13/24)和37.5%(9/24),亦分别高于肾上腺素组(1h:56.7%;3h:20%;6h:13.3%),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合用组有12例(50.0%)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也高于肾上腺素组(40.0%,12/30),但差异不显著(P=0.462).合用组有2例(8.3%)患者出院,高于肾上腺素组(3.3%,1/30),差异不显著(P=0.579).结论: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用药在心脏停搏患者中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
马勇孟庆义钱远宇王志忠郭彤李金明
关键词:心脏停搏氨茶碱肾上腺素
亚低温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2003年
王志忠孟庆义王士雯钱远宇马勇
关键词:亚低温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
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在大鼠窒息心脏停搏模型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03年
马勇孟庆义钱远宇王志忠刘艳霞
关键词:氨茶碱肾上腺素窒息心脏停搏动物模型疗效
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在心脏停搏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马勇孟庆义
关键词:心脏停搏氨茶碱腺苷
SARS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至 2 0 0 3年 5月收治的 2 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 2 9例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有明确接触史者 2 5例 (占 86 .2 % ) ,第一次血常规白细胞降低者有 8例 (占 2 7.6 % ) ,淋巴细胞计数 <0 .9× 10 9 L者 19例 (占 6 5 .5 % ) ,白细胞计数出现进行性下降者 2 2例 (占 75 .9% )。所有患者胸片显示肺部阴影 ,其中迅速进展者 18例 (占 6 2 .1% )。治疗采用抗病毒、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 ,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无创机械通气。结论 :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治疗采取综合方法 ,对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
钱远宇孟庆义马勇刘刚王永伟沈洪汪建新刘又宁
关键词:SARS发热
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合用在大鼠心脏停搏中的疗效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合用在大鼠窒息致心脏停搏中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或氨茶碱。方法 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 8min ,建立大鼠窒息致心脏停搏模型。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氨茶碱 ( 10mg kg) +肾上腺素 ( 0 .0 2mg kg)组、肾上腺素 ( 0 .0 2mg kg)组和氨茶碱 ( 10mg kg)组 ,分别行心肺复苏 ,比较 3组大鼠的心脏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结果 心电活动恢复率 3组无显著性差异。起效时间氨茶碱 +肾上腺素组为( 4 3.0± 34.0 )s,氨茶碱组为 ( 39.0± 2 3.0 )s ,两组显著快于肾上腺素组 ( 90 .0± 4 2 .0 )s。自主循环恢复率 3组无显著性差异。自主循环恢复大鼠的平均血压氨茶碱 +肾上腺素组为 ( 5 5 .5± 17.3)mmHg( 1mmHg =0 .133kPa) ,显著高于肾上腺素组 ( 2 6 .7± 7.8)mmHg和氨茶碱组 ( 15 .0± 2 .4 )mmHg。 1h存活率 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合用在窒息致心脏停搏大鼠模型中 。
马勇孟庆义王志忠钱远宇
关键词:心脏停搏氨茶碱肾上腺素
急性心肌梗死微血管阻塞时冠状动脉血流及肌酸激酶改变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梗死区微血管阻塞 (microvascularobstruction ,MO)时冠状动脉血流、血清肌酸激酶 (CK)及MB同工酶改变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 10例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为AMI合并MO患者的心肌酶学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 12例单纯AMI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AMI合并MO组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比例少于非MO组 (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 ;梗死后 :0 %比 4 1 7% ,P=0 0 30 ;MRI检测前 :5 0 0 %比 75 0 % ,P=0 173)。②MO组血清CK和MB峰值活力显著高于非MO组〔CK :(14 11 1± 92 8 3)U/L比 (84 5 2± 837 1)U/L ,P =0 0 5 0 ;MB :(11 7± 6 1) %比 (7 2±3 4 ) % ,P =0 0 4 3)〕。③MO组血清CK峰值大于 10 0 0U/L占 70 0 % (7/ 10 ) ,高于非MO组 (33 3% ,4 / 12 ,P =0 194 )。④合并MO患者单位梗死面积的CK峰值释放大于 5 0 0 0U/L的比例低于非MO组〔(2 0 0 % (2 / 10 )比 5 8 3% (7/ 12 ) ,P =0 0 72〕。结论 AMI患者合并MO时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比例较低 ,心肌酶峰值活力增高 ,但单位梗死面积的心肌酶释放减少。
孟庆义杨晓秋钱远宇王志中马勇陈威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微血管阻塞冠状动脉血流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