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全球短缺药品监测制度,为我国开展短缺药品监测提供循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以"药品(廉价药、基本药物、急救药品)短缺""短缺药品""药品供应不足""药品缺货"为中文关键词,"Drug shortage""Out-of-stock drug""Shortage of medicine""Stock out of medicine"为英文关键词,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7年4月3日发表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检索百度、谷歌等网站及各国家或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网站,收集短缺药品监测制度相关文献,提取监测制度的基本信息、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审核方法、数据报告方法及反馈与改进措施等信息。结果与结论:共纳入25篇文献,并检索了20个国家或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网站。11个国家及欧盟建立了短缺药品监测制度;各国短缺药品上报主体各异,一般以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为主,上报方式以网络填报为主;数据审核以各国成立的短缺药品部门或小组为主;监测报告包括短缺药品和停产药品信息;各国针对短缺药品的解决措施包括寻找替代药品、鼓励企业生产、临时进口、寻找新的或其他的原料来源、加快短缺药品审批,预防措施包括制定短缺药品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指南、加大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等。我国短缺药品监测制度尚待完善。建议我国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平台及短缺药品分级干预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短缺药品管理指南。
目的:评价硫唑嘌呤/巯嘌呤对男性炎性肠病患者生育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文献。纳入标准为试验组患者在配偶受孕前服用硫唑嘌呤/巯嘌呤,对照组患者未服用或配偶受孕后服用硫唑嘌呤/巯嘌呤;结局指标为胎儿流产发生率、先天畸形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采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Meta分析,试验组177例,对照组247例。患者服用的药物均为巯嘌呤。3项研究的质量评价均存在中度偏倚风险。其中2项研究中试验组分为受孕前3个月未停药和停药2个亚组,另1项研究中试验组纳入的均为受孕前3个月未停药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受孕前3个月未停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胎儿流产发生率[10.81%(8/74)比7.98%(13/163),RR=1.25,95% CI 为0.56~2.81]、先天畸形发生率[2.41%(2/83)比2.55%(4/157),RR=0.95,95%CI为0.18~5.07]和早产发生率[8.11%(3/37)比4.11%(3/73),RR=1.97,95%CI为0.42~9.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孕前3个月停药组流产发生率[12.28%(7/57)]和早产发生率[2.27%(1/44)]与对照组[分别为7.98%(13/163)、4.11%(3/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97,95% CI为0.23~17.21;RR=0.55,95%CI为0.06~5.15;均P〉0.05],但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8.77%(5/57)]高于对照组[1.23%(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4.93,95%CI为1.34~18.11,P〈0.05);受孕前3个月未停药组与受孕前3个月停药组流产发生率、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现在文献的Meta分析未显示男性炎性肠病患者服用巯嘌呤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