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6篇脑梗
  • 6篇急性
  • 5篇缺血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5篇磁共振
  • 4篇动脉自旋标记
  • 4篇自旋标记
  • 4篇弥散
  • 3篇血性
  • 3篇张量成像
  • 3篇缺血性脑梗死
  • 3篇扩散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14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4篇张志平
  • 13篇董从松
  • 12篇陈飞
  • 12篇刘洋
  • 10篇戴真煜
  • 8篇姚立正
  • 5篇潘文艳
  • 3篇侍海存
  • 3篇杨乃忠
  • 2篇张明生
  • 1篇李新
  • 1篇谭俊元
  • 1篇钟建国
  • 1篇陈新
  • 1篇朱军
  • 1篇胡建斌
  • 1篇李文会
  • 1篇陈洁
  • 1篇林朗

传媒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46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确诊的42例单侧超急性期(14例,A组)和急性期(28例,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和3D—pcASL图像。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最大层面测量梗死面积(S嗍)和脑血流量(CBF)图上异常灌注面积(SCBF)。选取梗死核心(IC)、SCBF和SDWI不匹配区(MACD)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分析ScBF〉SDW1且梗死核心为低灌注的患者CBF、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项异性指数(FA)参数图。记录各ROI的参数值并计算梗死侧/对侧相对值(rCBF、rFA、rDCavg)。比较IC、MACD各参数值与对侧的差异,分析各参数相对值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梗死核心的CBF和DC。值,MACD的CBF值在两组中均低于对侧(均P〈0.05)。A组MACD的DCavg值和B组梗死核心的FA值均低于对侧(均P〈0.05)。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FA值在B组均低于A组,MACD的rDCavg、rCBF则相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CBF、rFA、rDCavg值鉴别两组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90、0.541和1.139、0.902、0.455。结论临床可通过CBF、FA、Dcavg值及其相对值的改变规律判断脑梗死处于超急性或者急性期,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戴真煜陈飞姚立正董从松侍海存潘平雷刘洋张志平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梗塞动脉自旋标记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PHC患者60例,均应用TACE治疗,术后3个月至6个月,每个月时点均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进行检查,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CT和MRI检测结果的评判标准,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0例PHC患者中,有73个病灶。我院应用DSA后,显示51个病灶为肿瘤残余或复发;22个病灶无异常情况;而使用CT和MRI,分别显示36个和50个病灶有肿瘤残余或复发。MRI的准确性、敏感度均高于CT(χ^2=6.245,P=0.012;χ^2=6.468,P=0.011)且判断术后肿瘤包膜病灶能力较高(χ^2=13.567,P〈0.01)。结论 MRI能够较准确地检测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杨乃忠董从松刘洋潘文艳张志平陈洁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5年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化学代谢物质的技术手段,对物质改变敏感且可重复性高。1HMRS作为一种客观的特异性指标已成为痴呆的主要研究手段,有效弥补了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认知量表的状况。1HMRS已被证实在痴呆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痴呆最主要的类型阿尔茨海默病是1HMRS的研究热点。
陈飞张志平董从松戴真煜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代谢物海马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诊治的49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测量扩散图像病灶最大层面高信号梗死面积(SD)以及相应层面异常灌注面积(SCBF)。以SCBF>SD表示存在缺血半暗带(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无IP组。选取患者梗死核心、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NL)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记录各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脑血流量(CBF)参数值并计算梗死侧/对侧相对值(rADC、rD、rD*、rf、rCBF)。比较梗死核心、BNL的各参数值与对侧差异,各参数相对值在梗死核心和BNL间以及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存在组间差异的参数相对值在两组间的鉴别诊断效能。并分析3D-pcASL与IVIM序列各相对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梗死核心的ADC、D、f和CBF值均明显低于对侧(均P<0.01)。两组BNL各参数值中仅IP组CBF值明显低于对侧[(27.58±3.53)比(41.20±5.66)ml·100 g^-1·min^-1,P<0.01]。两组梗死核心的rADC、rD、rf和rCBF均明显低于BNL(均P<0.01)。IP组BNL的rCBF明显低于非IP组(0.68±0.12比0.97±0.15,P<0.01),其鉴别两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949,最佳阈值为0.823,约登指数为0.855。其余两组梗死核心和BNL的各参数相对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梗死核心的rCBF与rADC、rD、rf(r=0.428、0.335、0.565),rADC与rD、rf(r=0.853、0.602)以及BNL的rADC与rD(r=0.336)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IVIM可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病灶扩散和灌注信息,然而其灌注相关参数对IP的评估能力不如3D-pcASL,临床需结合患者病情评估实际需要而灵活选用。
姚立正陈飞戴真煜董从松钟建国侍海存刘洋李新张志平穆天池施奇李清清
关键词:大脑梗塞脑缺血灌注成像
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股骨外侧髁切迹征与半月板撕裂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MRI显示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异常加深的股骨外侧髁压迹与半月板撕裂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80例急性膝关节外伤行MRI检查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患者,测量股骨外侧髁压迹的深度,观察内、外侧半月板撕裂情况。统计分析股骨外侧髁切迹征(深度> 2 mm)与半月板撕裂的关系。结果:180例中,48例股骨外侧髁切迹征阳性,其中外侧半月板撕裂19例(39.58%),内侧半月板撕裂9例(18.75%),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撕裂2例(4.17%);132例股骨外侧髁切迹征阴性,其中外侧半月板撕裂4例(3.03%),内侧半月板撕裂7例(5.30%)。股骨外侧髁切迹征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比例高于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P=0.025)。股骨外侧髁切迹征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撕裂比例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05,P=0.000)。结论:股骨外侧髁切迹征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间接征象,与外侧半月板撕裂密切相关。
张志平陈飞董从松戴真煜刘洋潘文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半月板撕裂
肝细胞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小肝癌患者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图像表现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小肝癌(s HCC)患者磁共振(MRI)图像表现,提高对复发s HCC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6例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s HCC患者,共44个病灶,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6例患者在3~6月后复查MRI,分析病灶图像特征。测量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A组)与非典型强化方式癌灶(B组)的长径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MRI平扫T2压脂序列显示高信号癌灶39个(88. 64%),T1压脂序列显示低信号癌灶37个(84. 09%),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癌灶41个(93. 18%),双回波序列显示含脂质成分癌灶4个(9. 09%)。MRI动态增强序列显示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30个(68. 18%),非典型强化方式癌灶14个(31. 82%),延迟期出现"假包膜"征象癌灶12个(27. 27%)。A组癌灶长径大于B组,ADC值低于B组(P均<0. 05)。结论结合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有利于s HCC癌灶的检出,是诊断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s HCC的重要方法。
张志平陈飞戴真煜姚立正董从松刘洋潘文艳
关键词:肝细胞癌小肝癌动态增强扫描表观弥散系数
双肾动脉栓塞治疗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难治性高血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肾动脉栓塞术在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后肾素依赖性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行双肾动脉栓塞术的尿毒症血液透析后肾素依赖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12例患者栓塞成功率100%,术后1例(8.33%)出现较为严重的梗死后综合征,2例(16.67%)出现股动脉穿刺处血肿。1例术后随访3月后出现血压控制不佳,后续行双肾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按治疗计划行血液透析及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血压明显低于术前。患者术前肾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于参考值[术前均值分别为(5.95±0.47)μg/(L·h)、(5.38±0.90)μg/L、(108.2±10.8)ng/L,参考值分别为0.05~0.79μg/(L·h)、(0.50±0.23)μg/L,(85.3±30.0)ng/L],术后1周检测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1.99±0.47)比(5.95±0.47)μg/(L·h),(108.4±10.1)比(138.4±18.6)ng/L,(1.01±0.49)比(5.38±0.90)μg/L,(92.4±9.6)比(108.2±10.8)ng/L,均P〈0.05]。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后肾素依赖性难治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戴真煜陈飞陈新姚立正李文会董从松朱军刘洋张志平
关键词:肾动脉栓塞尿毒症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
磁共振3D-pcASL灌注成像结合DWI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联合DWI序列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超急性期(A组)和36例急性期(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图像。在梗死最大层面测量3D-pcASL序列脑血流(CBF)的异常灌注面积(SCBF)和DWI图上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并计算理论缺血半暗带(IP)。比较梗死核心(IC)、IP区CBF和ADC与对侧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相对值(rCBF、rADC)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IC区高灌注3例(A组0例,B组3例),IC区等灌注9例(A组1例,B组8例),IC区低灌注44例(A组19例,B组25例)。SCBF>SDWI 41例(A组19例,B组22例),SCBF≈SDWI 15例(A组1例,B组14例)。IC区的CBF和ADC值在两组中均较对侧降低(P<0.05)。两组理论IP区的CBF值和A组理论IP区的ADC值均低于对侧(P<0.05)。A组IC区的rADC高于B组,相反,A组理论IP区的rCBF、rADC低于B组(P<0.05)。结论临床可联合应用3D-pcASL和DWI序列对发病时间不具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及时合理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刘洋戴真煜董从松姚立正陈飞张志平潘文艳
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在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年
目的分析各种卵巢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为卵巢肿瘤的确定性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MRI表现,其中囊性肿块23例,实性肿块11例,囊实性肿块11例。结果 23例囊性肿块中,19例为良性,4例为交界性;11例实性肿瘤中有9例为良性,最常见的卵泡膜细胞瘤在T_2WI上表现为极低信号;11例囊实性肿瘤中仅1例为良性,乳头样突起和较大的软组织成分是此类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结合卵巢肿瘤的形态学表现以及MRI信号特点,可以实现部分肿瘤的定性诊断,同时MRI为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提供重要的信息。
张志平
关键词: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
^(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外伤后CT不能明确鼻骨新鲜/陈旧骨折患者的SPECT/CT检查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鼻骨骨折处CT图像特征,局部断层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放射性分布、浓聚情况,结合随访鉴别诊断新鲜/陈旧骨折。结果22例患者中7例为新鲜骨折,骨折处放射性浓聚;3例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并存,部分骨折处放射性浓聚;12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中9例骨折处未见放射性浓聚,3例骨折处放射性分布稍增高。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随访及CT表现可有效鉴别诊断鼻骨新鲜/陈旧骨折。
董从松陈飞张辉谭俊元刘洋张志平林朗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融合显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