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冉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前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多模态
  • 1篇眼视力
  • 1篇影像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肌
  • 1篇上睑
  • 1篇上睑提肌
  • 1篇视力
  • 1篇术前诊断
  • 1篇双眼
  • 1篇双眼视
  • 1篇双眼视力
  • 1篇提肌
  • 1篇平扫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4篇李石坚
  • 4篇汤永祥
  • 4篇张冉
  • 3篇张金平
  • 1篇孔小权
  • 1篇付睿杰
  • 1篇翟建
  • 1篇胡春秀
  • 1篇钱振
  • 1篇苏昭然
  • 1篇葛军

传媒

  • 2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眼眶淀粉瘤一例
2015年
患者男,64岁。发现左眼球无痛性、进行性突出3年余就诊。体检:左眼球明显突出,左眼球外展、上转略受限,结膜、眼睑显示正常,双眼视力及眼底、眼压均无明显异常。CT平扫:左眼眶区偏后上方见等密度肿块影,约4.0 cm×3.0 cm×4.1 cm大小,周围见环形钙化(图1、2),左眼球受压向前内侧突出,左侧视神经及外直肌、下直肌稍受压内移位,骨窗显示左眼眶外侧壁骨质局部吸收。
汤永祥张金平钱振孔小权李石坚付睿杰张冉
关键词:左眼球下直肌双眼视力上睑提肌
直肠注水多模态MRI高分辨扫描可用于肛瘘患者术前诊断
2024年
目的探讨直肠注水多模态MRI高分辨扫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月经本院拟诊为肛瘘的患者进行MR检查,先行MRI常规序列扫描,直肠注水后再行同样序列及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比较各常规序列上瘘管以及瘘管与邻近括约肌关系清晰度,选出最优序列;在最优序列上做注水前后瘘管长度、瘘管最大直径及瘘管内口直径变化的对比分析,并比较瘘管的检出率。结果4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中共有67个瘘管。注水前T1WI、压脂T2WI、三维翻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STIR-TSE)序列以及注水后DCE-MRI对瘘管以及瘘管与邻近括约肌关系清晰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D-STIR-TSE序列最具优势。3D-STIR-TSE序列直肠注水前、后对瘘管长度、瘘管最大直径、瘘管内口直径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前、后瘘管清晰度对比中,注水前检出率为89.55%(60/67),注水后检出率为98.51%(6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在多模态MRI对肛瘘诊断检查中,以3D-STIR-TSE序列最优;直肠注水多模态MRI检查操作简单,可提高瘘管的诊断能力,是常规MRI检查的重要补充。
赵梦文汤永祥葛军李石坚张冉洪丹丹程慧袁伟民张一帆
关键词:MRI肛瘘瘘管
基于MRI影像组学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肪组织未浸润组(n=42)。基于T2WI及动脉期对比增强T1WI(CE-T1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54)与验证组(n=21),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的方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将特征降维后作为特征向量,筛选出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出T2WI模型、CE-T1WI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3种影像组学模型,根据ROC曲线确定其中最优模型;根据肿瘤上下径、肿瘤最厚径、CE-T1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CE-T1WI)、T2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T2)、D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DWI)及ADC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联合模型;评估最优模型与联合模型二者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基于T2WI和CE-T1W1各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分别获得10个和14个最佳特征,用于构建T2WI+CE-T1WI模型。基于T2WI模型、CE-T1W1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在训练组中对判定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分别为0.87(95%CI:0.75~0.95)、0.82(95%CI:0.70~0.91)和0.84(95%CI:0.71~0.92),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76(95%CI:0.53~0.92)、0.73(95%CI:0.50~0.90)和0.76(95%CI:0.52~0.92)。采用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对直肠癌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为0.91(95%CI:0.80~0.97),在验证组中AUC为0.80(95%CII:0.57~0.94)。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阈值取0~1时,联合模型的净收益高于T2WI模型。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效能较高。
张冉汤永祥翟建苏昭然李石坚张金平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对宫颈癌分期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MRI对宫颈癌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宫颈癌患者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影像学特征。以病理分期为标准,对肿瘤治疗前MRI分期与临床妇科体检分期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在MRI图像上测得肿块容积,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级别高低之间的差别。结果:宫颈癌MRI平扫显示为宫颈区异常信号,动态增强早期及延迟期易与周围正常组织区分。42例患者中MRI分期为原位癌5例,ⅠA期8例,ⅠB期9例,ⅡA期17例,ⅡB期3例;临床体检分期为原位癌14例,ⅠA期7例,ⅠB期6例,ⅡA期12例,ⅡB期3例。以病理分期为标准,MRI分期准确率为76.19%(32/42),临床妇科体检分期的准确率为30.95%(13/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P<0.01)。在MRI图像上测得病灶肿块平均容积为8.49 cm^3。其中ⅠA期肿块容积平均为1.24 cm^3(n=9),ⅠB期为4.33 cm^3(n=11),ⅡA期为12.28cm^3(n=11),ⅡB期为20.04 cm^3(n=6),肿块大小在病理分期级别高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P<0.01)。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对病灶范围清晰显示有帮助,可提高宫颈癌治疗前分期的准确率。测量肿块容积大小对肿瘤术前分期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李石坚张金平胡春秀张冉汤永祥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宫颈癌肿瘤分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