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耐磨管线钢磨粒磨损机理被引量:2
- 2016年
- 对同成分不同组织的试制耐磨管线钢进行磨粒磨损试验,并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该表层磨损失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载载荷对于磨损结果的影响大于对磨损距离和磨粒尺寸的影响;当磨粒尺寸或载荷较小时,主要的磨损机制为微观切削:当磨粒尺寸或载荷较大时主要磨损机制为疲劳断裂,反复的塑性变形使材料疲劳脱落,造成磨损;材料亚表层组织的塑性变形随磨粒尺寸的增大而加重,材料损失也会加剧。
- 潘学福武会宾巨彪高石丛菁华熊继光
- 关键词:磨粒磨损管线钢
- 含Nb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8
- 2015年
- 研究了TMCP和回火工艺参数对含Nb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空冷可获得超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屈服强度高于1000 MP,抗拉强度高于1800 MP;贝氏体含量略高,钢的回火稳定性较好。空冷有利于微合金元素Nb第二相粒子析出,发挥细晶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韧性。回火过程中,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冲击性能呈现"W"型变化趋势。350~400℃回火时,强韧性最优,450℃回火时,发生回火脆性。
- 高石蔡庆伍潘学福
- 关键词:TMCP回火
- 热处理工艺对纳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了终冷温度和等温时间对中低碳纳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采用缓冷至低于Ms0温度后等温工艺,可获得纳米贝氏体钢。随着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增多,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300℃终冷,组织中未转变奥氏体大量转变为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减少,贝氏体板条最细,可达200~300 nm;300℃等温,随着等温时间增加,碳含量不同的未转变奥氏体,在低于实验钢Ms0温度高于未转变奥氏体Ms’温度时,相继发生贝氏体转变,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不断升高,等温5 h后,贝氏体含量高于75%。
- 高石蔡庆伍余伟刘涛潘学福
- 关键词:等温时间贝氏体残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