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敏 作品数:16 被引量:6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降低血透患者干体重未达标率 2015年 收集数据,根据80/20法则,干体重未达标的原因有:摄水超量,知晓率低,糖尿病,依从性差。采取对策如下:改善饮食习惯,加强宣教,调整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干体重未达标率降低至21%,下降率达58%。 高艳 康志敏 任建伟关键词:血液透析 干体重 血透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血透中心开展品管圈(quality circle,QCC)活动,使一线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品质管理常用工具,提高科室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成立QCC专项院级及科级推行员,通过系统培训,自愿参与,自由组圈的形式,按QCC的10个步骤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前期、活动中期和活动总结管理,对各期关键项目量化评价。结果圈员的责任荣誉、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脑力开发及品管手法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提高一线医护人员集中有序。 康志敏 任建伟 于雅君 郭苹关键词:品管圈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联合体--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有步入社区的趋势.如何最大程度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优化对血透患者的管理,做到持续医疗质量改进(CQI)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甘良英 徐明成 李卫华 曾文 康志敏 齐桂静 申玉兰 马迎春 赵晓琳 左力 王梅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方法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在航空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设定目标值、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从15.00%下降到5.3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 高艳 郭苹 康志敏关键词:品管圈 血液透析 低血压 不同灸疗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灸疗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187例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调理脾胃组95例、辨证施灸组46例,对照组46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调理脾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灸法",辨证施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施灸方案",4周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记录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比较不同灸疗方案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结果:在实验室指标方面,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在人体测量学指标方面,调理脾胃组和辨证施灸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脂百分比含量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辨证施灸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调理脾胃组;在SGA评估中,调理脾胃组和辨证施灸组治疗后SG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组SG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值辨证施灸组>调理脾胃组>对照组。且依据SGA评分判定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灸方案在改善血透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调理脾胃灸法,中医个体化灸疗方案为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闫二萍 邱模炎 任建伟 康志敏 曹钋 刘士英 孔令新 尉万春 刘鹏 浮金晨 栾洁 王绍华 段瑶 籍嫱关键词:辨证 灸法 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 辨证施灸方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辨证施灸方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5家医院共计92例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辨证施灸方案",4周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共计12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体脂百分比含量)、改良定量综合营养评估量表(MQSGA)、生化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临床症状的改善等,分析评价"辨证施灸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人体测量学中,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QSGA评分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QSGA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QSGA总积分判定,两组营养状态分布、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虚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灸方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含量,改善患者MQSGA评分及营养不良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辨证施灸方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改善虚证证候。"辨证施灸方案"为尿毒症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闫二萍 邱模炎 任建伟 康志敏 曹钋 刘世英 孔令新 尉万春 刘鹏 浮金晨 王绍华 栾洁 段瑶 籍嫱关键词: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分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病因,探讨针对主要病因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21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前1个月收集低血压患者的病因资料,第2个月为调整分析期,运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鱼骨图解析,找出低血压主要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宣教及调整治疗方案;第3个月再次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及具体病因,比较干预治疗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及病因的变化.结果 低血压主要病因是脱水量/干体重>5%、糖尿病、透析过程中进餐、透析前不合理服用降压药物等,21例患者干预前后2个月共行血液透析534例次,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7% (39/260)和3.3%(9/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多出现在透析后3小时.结论 对不同患者寻找低血压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宣教及个体化透析,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高艳 于雅君 康志敏 任建伟关键词:血液透析 低血压 病因 血液透析中心康复实施障碍的横断面调查 调查透析中心MHD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透析中心MHD患者实施康复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因素,透析医护人员需要关注MHD患者功能障碍状况,协助解决MHD患者康复实施面临的障碍,促进更多的M... 王欣欣 吝泽华 王颖 徐明成 康志敏 曾文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采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采用自行设计的干体重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饮食日记,并根据问卷结果及饮食日记进行个体化宣教及饮食指导,分析比较CQI前后患者干体重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变化。结果经过8个月的CQI综合管理,患者在干体重知、信、行3方面的评分以及干体重达标率均较CQI管理前显著提高。CQI综合管理之后患者干体重达标率明显升高,由CQI之前的50.0%升至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QI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管理,可提高患者对干体重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干体重达标率。 高艳 任建伟 郭苹 于雅君 康志敏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干体重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脾虚证候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寻找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共性特征,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脾虚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干预提供临床切入点。 邱模炎 尉万春 任建伟 康志敏 曹钋 刘世英 孔令新 闫二萍 刘鹏 浮金晨 王绍华 栾洁 何流 段瑶 王冀东关键词: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