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童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稳定期双相障碍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符合ICD-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和本院非临床工作人员或其他单位的60例正常者(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测试。结果①研究组总分(25.63±2.96)、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75±1.10)、记忆(3.05±1.36)、注意(5.18±0.75)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其中联合用药共38例(63.33%),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5例。单一用药22例(36.66%),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2例。两组认知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③病程≥24月与病程<24月患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P<0.013)。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的长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沈子童
- 关键词:双相障碍精神病学
-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催乳素升高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男性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PRL)副作用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4例利培酮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均采用利培酮治疗,起始1 mg/d,并根据精神症状调整药量至治疗量4-6 mg/d。研究组于第3周开始加用阿立哌唑5 mg/晚,直至研究结束不再增加阿立哌唑剂量,分别于0、2、4、8、12周末进行催乳素检测,对治疗中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进行TESS评定。结果加用阿立哌唑后,研究组PRL在12周末时(164.54±69.26)μIU/mL与基线期(151.97±64.66)μI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5,t=0.785),而对照组第2周后PRL持续增高(177.28±45.18)μIU/mL,第4周末时明显异常(351.41±61.56)μIU/mL。但第8周(379.59±73.62)μIU/mL和12周(382.50±76.89)μIU/mL相比较变化不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P=0.077)。但不良反应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组静坐不能7例(20%),震颤6例(17.14%),头痛11例(31.43%),肌强直3例(8.57%),对照组静坐不能10例(31.25%),震颤9例(28.12%),肝功能异常3例(9.38%),肌强直9例(28.13%),便秘6例(18.75%),体重增加11例(34.38%)。结论阿立哌唑对于利培酮导致的男性催乳素升高有一定的控制及治疗作用。且两药联用并未增加副反应的风险。
- 沈子童
- 关键词:催乳素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
- MECT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递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MECT)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递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MECT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PANSS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AN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治疗前,两组DA、NE、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NE、5-H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升高(P<0.05),CD8^(+)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MECT联合奥氮平疗效更加显著,且能有效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
- 韩鹏飞陈长浩沈子童孙莉张华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改良电休克奥氮平神经递质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对照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恢复及精神症状的改善在治疗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来自我院住院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30例,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利培酮单一药物治疗,研究组每周进行1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于基线期,2、4、8、12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症状评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在治疗第二周时研究组PANSS阳性症状项目减分高于对照组(t=2.24;P=0.02),第4、8周末阴性因子分研究组减分高于对照组(t=2.61,P=0.01;t=3.67,P=0.001),12周末研究组在阴性因子分(t=3.54,P=0.001)、总分(t=2.07,P=0.04)比较上减分高于对照组。通过MoCA量表对认知功能评定,研究组在第二周时执行功能分值高于对照组(t=2.29,P=0.02),第4周较执行功能(t=2.14,P=0.03)、抽象(t=2.30,P=0.02)和总分(t=3.09,P=0.00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8周执行功能及总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同时出现注意(t=2.63,P=0.01),延迟回忆(t=2.58,P=0.01)高于对照组,第12周末时两组间比较执行功能(t=2.05,P=0.04),注意(t=2.38,P=0.02),延迟回忆(t=2.57,P=0.01),总分(t=3.11,P=0.003)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症状的改善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 陈宁贵沈子童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 血清IL-1β、TNF-α及BDNF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BD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BD患者,根据BD病情分为BD发作组(47例)和BD缓解组(53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单相抑郁情感障碍患者作为单相组、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DNF水平。比较4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BDNF水平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清IL-1β、TNF-α及BDNF水平与BD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BD发作组、BD缓解组和单相组患者的发病频率和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的发病频率及病程均高于单相组,且BD发作组患者的发病频率及病程高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单相组,BD发作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BDN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BDNF水平低于单相组,BD发作组患者BDNF水平低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HAMD和BR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BRMS评分高于单相组,BD发作组患者BRMS评分高于BD缓解组(P<0.05),且BD发作组和单相组患者HAMD评分高于BD缓解组,BD发作组患者HAMD评分高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HVLT-R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HVLT-R评分低于单
- 王兰兰沈子童陈长浩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G-CBT)联合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躁狂发作症状,氧化应激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108例BD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各54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药物组和认知组。药物组予药物治疗,认知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增加G-CBT,比较两组躁狂与精神症状,睡眠质量,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认知组治疗8周后Bech-Rafaelsen躁狂评估量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丙二醛水平低于药物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G-CBT联合药物控制可调节BD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躁狂发作,提高睡眠质量。
- 王钦文陈长浩王兰兰李迎晨沈子童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氧化应激睡眠质量
- 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及对泌乳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泌乳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结束时脱落5例,研究组最终有30例患者,对照组最终有3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采用PANS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泌乳素(PRL)、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两组在研究前PANSS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研究组阴性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结束两组间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研究组TC、TG、LDL、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研究结束研究组PRL水平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水平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可明显改善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但有致高泌乳素和高血脂风险,给予小剂量阿立哌唑可以有效改善泌乳素和血脂水平。
- 沈子童
- 关键词: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泌乳素糖脂代谢
- 喹硫平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主客观睡眠及IL-6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口服喹硫平片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上白细胞介素(IL)-6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喹硫平片和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周期为6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睡眠指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和逆转录PCR法检测IL-6 mRNA表达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观察组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REM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睡眠时间缩短,>5 min觉醒次数、微觉醒次数、觉睡比和快动眼次数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 mRNA表达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IL-6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口服喹硫平片以及口服喹硫平片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均可改善睡眠质量、降低IL-6 mRNA表达,并且口服喹硫平片与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联合应用改善更加明显。
- 孙莉韩鹏飞沈子童时时陈长浩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喹硫平外周血单核细胞
- 双相情感障碍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诊疗情况,依据是否并发代谢综合征分为综合征组与无综合征组,各41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程、高血压、糖尿病、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种类等状况,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相情感障碍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病程、年龄、性别、吸烟史、诊断分型、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使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综合征组无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高于综合征组,用药种类少于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OR=6.938,95%CI:1.227~39.238,P=0.028)、用药种类多(OR=3.016,95%CI:1.256~7.244,P=0.014)是双相情感障碍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种类多、有糖尿病史是双相情感障碍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 陈长浩赵永华朱肖飞韩鹏飞沈子童祁雪艳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抗精神病类药物
- 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各30例,3组均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利培酮组联合利培酮治疗,喹硫平组联合喹硫平治疗,奥氮平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定3组患者病情,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结果 治疗4周及8周末3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末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3组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奥氮平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喹硫平组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影响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奥氮平起效较为迅速,利培酮与喹硫平对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影响相对较轻。
- 沈子童韩鹏飞
-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丙戊酸钠糖脂代谢体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