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定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害临床观察
- 张华胡欣儒于洪波高连彬王颖郝华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本病易损害肾功能,是妊娠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病因,约占74.5%。课题研究应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主要观测了临床疗效及血清、尿β2-MG和尿mAlB治疗前后...
- 关键词: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肾损害
- 单角子宫妊娠伴胎盘完全性穿透性植入致子宫破裂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25岁,主因停经26周,腹痛8h、憋气1h于2010年9月15日急诊入院。孕妇末次月经2010年3月7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至4个月时初感胎动,产前无正规检查。8h前无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休息后腹痛减轻。1h前自觉憋气,不能平卧,伴恶心、呕吐,急诊入院。既往孕2产0,自然流产1次。查体:T 36.5℃,P 104次/min,BP 100/60mmHg。
- 于洪波
- 关键词:单角子宫妊娠植入性胎盘子宫破裂
- 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及母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研究分娩镇痛措施在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进行阴道分娩时,对其产程进展以及母儿健康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VBAC(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共计有108例,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将其随机抽取并进行分组,划为参考组(无分娩镇痛)54例以及研究组(分娩镇痛)54例。两组间对比的内容包含:产程情况、产妇产后出血状况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相较于参考组,研究组的产程情况明显更好(P<0.05);相比于参考组,研究组在产后2h及24h 的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对比新生儿情况得出,研究组的转儿科情况明显更低(P<0.05),两组间的Apgar得分、出现胎儿窘迫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VBAC的产妇,应用分娩镇痛措施,获得的成效较为显著,其产程明显缩短,同时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显著减少,新生儿出现转儿科的情况明显下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应用并实行推广。
- 于洪波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分娩镇痛产程
-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选择定州地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所生的婴儿468例,3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1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10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76%),无效率(5.07%)明显低于对照组(32.24%),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 耿军辉于洪波肖建欣
-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乙肝疫苗乙肝病毒
- 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21例疗效观察
- 2011年
-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为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诸多因素导致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约占50%[2],且一部分剖宫产患者术中及术后因子宫顽固性收缩乏力性出血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欠佳[3].
- 于洪波
-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外科手术
- 应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研究
- 2009年
- 目的了解应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象分为4组,第1组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第2组HBsAg阳性孕妇没有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第3组HBsAg阳性孕妇没有使用HBIG,其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第4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2个月后测定HBsAg和抗-HBs。结果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HBsAg阳性率1.26%低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68.45%高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免疫效果优于未使用组。
- 耿军辉于洪波肖建欣
- 关键词:HBIG乙肝疫苗HBV母婴传播
- 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
- 2025年
- 探讨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本院2023年8月-2024年8接收的90例产妇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分别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和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麦角新碱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产后出血情况和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于洪波
- 关键词:产后出血麦角新碱
- 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探究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62例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237例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液黏液、年龄等方面、母婴不良结局差异明显;术中失血多、D-二聚体升高、血液黏稠、长期卧床和高龄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术中失血量、高D-二聚体、血液粘度高、久卧以及高龄作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的关键风险。
- 于洪波
- 关键词:前置胎盘下肢静脉血栓凝血功能剖宫产术
- 19例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 2010年
-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选择我院产科19例孕期≤12周、HBsAg阳性、ALT在80~500之间、HBV-DNA≥104拷贝/mL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在风险告知,自愿的情况下口服拉米夫定100mgL/d至分娩,孕28、32、36周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并按0,1,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月龄时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2月龄时的血清乙肝五项。结果19例HBsAg阳性孕妇其ALT和HBVDNA分别为85~509U/L和3.82×104~6.07×107拷贝/mL,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d,用药时间为6~9个月,19例孕妇的ALT水平在分娩前均恢复至正常水平,HBV-DNA水平在分娩前下降至<1×103拷贝/mL,未见妊娠并发症,出生时新生儿检测HBsAg均为阴性,随访至12月龄时检测HBsAg均为阴性,未见发育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能有效阻断母婴HBV传播,并能有效保护孕妇肝功能,未见婴儿发育异常。
- 耿军辉于洪波肖建欣
-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 腹腔镜手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切除。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出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3%(P<0.05)。两组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于海莲李冬雷于洪波杨雷吕玲玲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