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流行区,HB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是HBV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大多数育龄期的乙肝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HBV母婴阻断成了临床愈发关注的问题。实践中,即使HBsAg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仍有5%-10%的新生儿感染HBV,尤其母亲为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者。因此,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英国国立优质卫生和保健研究所(NICE)指南推荐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机率,但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和预防策略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母乳喂养和分娩方式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谨从HBsAg筛查、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阻断方法、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如何优化管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并对未来HB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行展望。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Ab)作为可中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保护性抗体,在预防HB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HBsAb的保护力至少可持续30年,但对于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的高危儿童,临床观察到仍存在HBV再感染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幼儿在联合免疫后HBsAb的应答情况、免疫后HBV再感染情况及加强免疫的相关建议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及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等热点问题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的150例孕中晚期(孕周≥24周)HB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HBV携带孕妇135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孕妇15例,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孕中晚期孕妇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慢性HBV感染组、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孕妇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根据HBV DNA载量,将慢性HBV感染组孕妇分为中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4 IU/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0×10^4 IU/ml),比较中高病毒载量组、低病毒载量组和健康对照组间T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根据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状态,将慢性HBV感染组孕妇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T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结果CHB组、慢性HB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孕妇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30.4±3.9)%vs(36.5±5.1)%vs(39.5±4.2)%]、CD8^+T细胞百分比[(38.9±4.3)%vs(35.7±5.8)%vs(32.9±3.7)%]及CD4^+/CD8^+比值(0.7±0.1 vs 1.0±0.2 vs 1.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79、5.115、14.029,P均<0.05),CD3^+T细胞百分比[(70.8±6.0)%vs(73.3±6.0)%vs(7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8,P=0.31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组及慢性HBV感染组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均<0.05)。与慢性HBV感染组相比,CHB组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均<0.05)。中高病毒载量组、低病毒载量组和健康对照组孕妇CD4^+T细胞百分比[(35.3±4.9)%vs(38.2±4.9)%vs(39.5±4.2)%]、CD8^+T细胞百分比[(36.3±5.9)%vs(34.5±5.3)%vs(32.9±3.7)%]及CD4^+/CD8^+比值(0.9±0.2 vs 1.1±0.2 vs 1.2±0.1)差异有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