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民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替曲塞在晚期消化系统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消化系统肿瘤是临床的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因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肿瘤已发展至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全身化疗则成为救治晚期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案是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进行全身化疗。但效率较低,且有较高的毒性,尤其是较高的心脏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雷替曲塞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毒性药物,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达到抗肿瘤的效果。在治疗胸膜间皮瘤、头颈部肿瘤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而关于雷替曲塞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综述类报道则较为少见。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雷替曲塞的研究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对其在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用药方案、疗效方面进行综述进行系统阐述。
- 王云峰赵洪伟孙建民张松岩王凯张玉宝
- 关键词:雷替曲塞消化系统肿瘤化疗
- 肝癌血清特异糖链与癌组织中GnT-Ⅴ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N-糖链谱图的变化来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糖峰,期望找到肝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并通过肝癌患者的临床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Gn T-V的表达来分析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糖峰与Gn T-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DSA-FACE)技术比较分析40例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及正常健康人血清中N-糖链谱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n T-Ⅴ的表达。结果通过对血清N-糖链的DSA-FACE分析,确定了肝癌患者血清N-糖链谱图。选取在术前肝癌患者组显著高于术后肝癌患者组和健康人群组的糖峰中差异最显著的峰9(P<0.001)以及术前肝癌患者组显著低于术后肝癌患者组和健康人群组的糖峰中差异最为显著的峰3、峰6(P<0.05)作为特异性糖链,并以log(P9/P3*P6)为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811±0.034,此指标检测的特异性为67%,灵敏度高达84%。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证实负责β-1,6分支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 T-Ⅴ)在临床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达65%,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仅有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峰9、3、6有可能成为辅助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糖链,β-1,6分支糖链的变化主要与Gn T-Ⅴ在癌症组织中高表达有关。
- 孙建民张玉宝
- 关键词:肝癌免疫组织化学
- 肝癌微波治疗术对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的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癌微波治疗术期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80例行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有无出现肾功能不全,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n=44)与肾功能正常组(n=3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ALT、TBIL、BUN、术中低血压、术中尿量、年龄、微波消融时间、肿瘤与肝大血管距离、微波消融范围、性别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之间的术中尿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而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之间的术前ALT、TBIL、BUN、术中低血压、年龄、微波消融时间、肿瘤与肝大血管距离、微波消融范围和性别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BUN与术前ALT、术前TBIL、术前BUN、术中低血压、年龄、肿瘤与肝大血管距离、微波消融时间、微波消融范围、性别影响因素均呈正相关(r=0.63、0.60、0.58、0.49、0.45、0.40、0.35、0.46、0.52,P<0.05)。 BUN的影响因素强弱依次为肿瘤与肝大血管距离、微波消融范围、术中低血压、术前ALT、性别、术前TBIL、微波消融时间、年龄和术前BUN(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2、0.42、0.37、0.31、0.29、0.25、0.20、0.18和0.16,P<0.05)。结论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呈多方面,与术前ALT、术前TBIL、术前BUN、术中低血压、年龄、肿瘤与肝大血管距离、微波消融时间、微波消融范围、性别密切相关。
- 刘春勋孙建民张玉宝赵红伟
- 关键词:肝癌微波治疗术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