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会文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通气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究影响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通气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0例AECOPD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又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三组,分别是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每组再分为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 O2升为(71.32±12.81)mm Hg,Pa CO2降为(47.25±8.41)mm Hg,呼吸频率和心率更接近正常值;实验组在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轻症组、中症组有效亚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低于无效亚组,中症组有效亚组患者血PH和血磷水平高于无效亚组,重症组有效亚组患者的PCT、血糖、和血乳酸(Blood lactate,LAC)水平低于无效亚组,血PH高于无效亚组。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对AECOPD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血PH、血磷、血糖、PCT、LAC是影响无创通气治疗不同患病程度AECOPD患者有效性的因素。
- 徐秀君付会文李英崔利峰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给予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给予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的预测值(FEV1%预测值),以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误吸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谵妄发生率、28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长于观察组[(15.38±0.87)dvs.(13.37±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0,P<0.05);观察组的治疗耐受度评分[(1.27±0.41)分]低于对照组[(2.7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5,P<0.05)。结论 COPD患者在拔管后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数,提升患者的治疗耐受度。
- 林怀印付会文赵智东郭安孙涛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
-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8年80例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以及改良呼吸困难评分(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均降低,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疗费用、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痛、皮疹、恶心、肌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缓解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智东付会文崔利锋郭安林怀印孙涛孙文豹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 NT-proBNP与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判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研究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凝血功能与动脉血气分析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诊治疗的3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就诊时间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对照组,根据诊断情况,研究组患者中11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加重组,188例缓解期患者为缓解组,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NT-proBNP水平,采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酸碱度(pondus hydrogenii,pH)。结果加重组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缓解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pH、PaO2小于缓解组,加重组PaCO2大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低于加重组,缓解组和对照组PT、FIB、D-D均低于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D-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TT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患者NT-proBNP、FIB、D-D水平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P<0.05);NT-proBNP曲线下面积为0.997,当截断值为335pg/mL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6%;FIB曲线下面积为0.955,当截断值为3.156g/L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3%;D-D曲线下面积为0.991,当截断值为0.729mg/L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94%(P<0.05)。结论NT-proBNP、FIB、D-D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尤以NT-proBNP诊断价值最大。
- 赵智东付会文崔利锋郭安林怀印孙涛孙文豹
- 关键词:凝血功能慢性肺心病动脉血气分析N-端脑利钠肽前体
-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中老年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4
- 2019年
-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中老年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及其对氧饱和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消化科诊疗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以及化痰等常规治疗联合经鼻正压通气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紫绀、气短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情况,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改善及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气短消失时间、紫绀消失时间、SGRQ评分、Borg评分、IL-1、TNF-α、CRP水平、PaO_2、SaO_2、PaC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10. 077/0. 000、12. 532/0. 000、17. 553/0. 000、14.483/0.000 15. 458/0. 000、21. 289/0. 000、19. 999/0. 000、24. 498/0. 000、16. 872/0. 000、8. 401/0. 000、7. 264/0.000)。结论采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能够改善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促进疾病相关临床症状恢复,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 付会文赵智东郭安林怀印孙涛
- 关键词:鼻导管氧疗呼吸衰竭
- 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气分析、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气分析、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80例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pH值、PaO_2、PaCO_2和SaO_2分别为(7.42±0.06)、(70.02±3.66)mm Hg、(61.34±4.31)mm Hg和(92.55±4.83)%,较治疗前的(7.20±0.05)、(48.67±3.48)mm Hg、(88.94±4.43)mm Hg和(79.83±3.64)%均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28±0.05)、(58.90±3.74)mm Hg、(72.66±4.43)mm Hg和(81.32±4.1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7.36-±-1.02)ng/L和(112.80±10.03)ng/L,均较治疗前的(28.10±2.36)ng/L和(280.73±13.23)ng/L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4.44±1.63)ng/L和(175.61±10.87)ng/L(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付会文许运铎孙涛郭安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血气分析N末端脑钠肽前体
-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对比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奥美拉唑组(63例)和雷尼替丁组(63例),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均会联合使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6.82%,雷尼替丁组总有效率为87.30%,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都进行了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其中奥美拉唑组有60例转阴,Hp根除率为95.23%,雷尼替丁组有44例转阴,Hp根除率为69.87%,奥美拉唑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P<0.05)。奥美拉唑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占7.93%,其中皮疹2例,恶心呕吐3例,雷尼替丁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占9.52%,其中腰酸2例,恶心呕吐2例,嗜睡2例,两组相比无意义(P>0.05),上述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联合治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Hp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吴文涛张建崔利锋付会文赵智东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HP阳性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 噻托溴铵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呼吸消化科就诊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1s用力呼吸容积(FEV 1)、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等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均改善,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FEV_(1)、FEV_(1)/FVC、FEV 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42例(84.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0例(6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P<0.05)。结论噻托溴铵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 付会文
- 关键词: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8年在该院呼吸消化科进行治疗的240例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率、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参数均出现了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0、-7.059、-6.281、-14.992、12.065、-7.527、4.824、 10.451 ,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28, P<0.05)。结论对 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动脉血气指标,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RP和NT-proBNP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智东付会文崔利锋郭安林怀印孙涛孙文豹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
- PCT、IL-8、FGF21水平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收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18例,根据肺炎curb-65评分标准分为低危(50例)、中危(40例)、高危组(28例);根据其治疗后临床情况分为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5例、83例;比较治疗前不同病情患者PCT、IL-8、FGF21水平及治疗后不同预后患者PCT、IL-8、FGF21水平差异,分析PCT、IL-8、FGF21与病情及预后联系。结果PCT、IL-8及FGF21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8及FGF21水平与CAP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性(r=0.889、0.402、0.874,P<0.05);预后不良组PCT、IL-8及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8及FGF21单独预测预后不良灵敏度为85.7%、54.3%、85.7%,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灵敏度为97.1%。结论PCT、IL-8、FGF21水平可用于CAP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PCT、IL-8、FGF21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病情越严重PCT、IL-8、FGF21水平越高,三者联合时预测预后不良更精准。
- 付会文赵智东郭安林怀印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社区获得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