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茜
- 作品数:37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51只,随机分4组:健康对照组6只,急性肝衰竭(ALF)模型组15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15只,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MD+BMSCs)组15只。D-氨基半乳糖(D-Gal N)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BMSCs组及EMD+BMSCs组于造模后12 h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1.5 m L(约含BMSCs1.0×106 cells/m L),共1次;EMD+BMSCs组于造模后12 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每天2次,共3 d。ALF模型组于造模后12 h尾静脉注射等体积无菌PBS。各组大鼠均在造模后72 h,以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取门静脉血及肝组织标本。测血清ALT、AST、TBil,免疫组化测肝组织Bcl-2、Bax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72 h,ALF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指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6.796、6.835,P均<0.05)。与ALF模型组比较,BMSCs组及EMD+BMSCs组血清ALT、AST、TBil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EMD+BMSCs组为著。EMD+BMSCs组中Bcl-2、PCNA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ALF模型组,而Bax表达则显著低于ALF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7,P<0.05)。结论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改善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更佳,此种作用可能部分与Bcl-2/Bax的调节有关。
- 王凤玲金茜于盈毛娟娟侯伟陈永平
- 关键词:大黄素肝功能衰竭BCL-2BAX
- 以持续低热为表现的POEMS综合征一例
- 2006年
- 涂文辉侯伟金茜朱伟君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持续低热多系统损害病例报道症候群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标记物、血清ALT水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病理与年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水平、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结果: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S2及以上47.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χ2=5.236,P>0.05;χ2=3.993,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肝脏纤维化及炎症无关(F=2.139,P>0.05;F=1.776,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χ2=30.862,P<0.01;χ2=21.167;P<0.05);随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llI、ⅣC水平逐步升高,以HA、ⅣC敏感性最高。结论:年龄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相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是反映肝脏病理的良好指标。
- 侯伟金茜于盈杨亦德邱济海谢红东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病理学血清学指标年龄
- 结核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过程中发生白血病1例
- 2016年
- 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发现伴有结核杆菌感染不多见,而先发现结核病合并肝硬化,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又发现有白血病的报道少见。笔者报道1例结核病合并肝硬化,治疗过程中发现有白血病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1病历摘要患者女,浙江人,因'反复乏力、纳差7个月,咳嗽1个月'于2012年4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乙肝)病史,2009年先后多次就诊,当时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腹膜炎',出院后未再复诊。
- 杨亦德花京乘毛娟娟邱继海金茜
- 关键词:白血病治疗合并肝硬化结核杆菌感染阿德福韦酯胶囊继发性肺结核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结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a injection,PEG-IFNα-2a)结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对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学院附属台州市立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观察2组患者获得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RVR、EVR、SVR获得率无明显差异(χ^2=0.641、0.946、0.154,P=0.423、0.331、0.694)。2组治疗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低于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P〈0.05)。2组治疗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的CD4+T水平低于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CD8+T水平高于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P〈0.05)。2组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嗜睡和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PEG-IFNα-2a结合RBV对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 宋玉龙侯伟金茜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肝功能
- 微小RNA-520e通过下调自噬调控肝癌细胞失巢凋亡抵抗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520e(miR-520e)是否通过下调自噬调控肝癌细胞失巢凋亡抵抗。方法选择具有高迁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HCCLM3,使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520e类似物(miR-520e-mimic)和阴性对照序列(mimic NC)转染HCCLM3细胞分为miR-520e mimic组和mimic NC组。在失巢状态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人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结果在失巢状态下,与mimic NC组比较,miR-520e-mimic组细胞生存率降低,细胞迁移下降,细胞侵袭数量减少,自噬现象被抑制,LC3-Ⅱ/Ⅰ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520e通过下调自噬介导失巢凋亡,抑制HCCLM3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 汪佳兵王石健魏静陈丽君毛娟娟金茜
- 关键词:自噬失巢凋亡肝癌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与年龄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 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以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以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89/114),S2及以上47.4%(54/11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患者年龄、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x2=30.86,P<0.01;x2=21.17;P<0.05).结论 年龄因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轻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对年龄>3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活检对明确肝脏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谢红东于盈金茜杨亦德侯伟
- 关键词:年龄因素
- 利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相关蛋白用于肝硬化临床诊断的研究
- 刘池波梁勇潘春琴王海宝孙灵芬管涛金茜
-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人们从蛋白质整体水平动态研究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成为可能。目前,广泛使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为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 我国学者利用该技术对肝癌...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蛋白质
- SF-36量表评估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意义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应用SF-36量表中文问卷,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9例,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3HRZELfx/5HRLfx;对照组48例,标准化疗方案:2HRZESm/6HRE。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结束时分别应用SF-36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8个维度及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3个月后SF-36量表测量值显示实验组8个维度及总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能够更早地得到改善。3完成疗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F-36量表总的得分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完成疗程时的SF-36量表测量值显示,8个维度及总的得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结束的SF-36量表测量值显示,7个维度及总的得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P维度在3个月后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维度得分在治疗结束时得分恢复,提示对照组在强化期注射链霉素针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两组经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最终均得到改善,但是对照组在注射链霉素针过程中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实验组能更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杨亦德谢红东金茜邱继海王凤玲毛娟娟梁勇王丽
- 关键词:链霉素肺结核SF-36量表
- 肝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肝功能正常人群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方法 对115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同步检测血清肝功能、甲胎蛋白(AFP)、HBV血清标志物、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BV DNA.结果 AFP正常组中62例(86.1%)的炎症分级≥G2,34例(47.2%)纤维化分期≥S2;而AFP异常组中40例(93.0%)的炎症分级≥G2,27例(62.8%)纤维化分期≥S2.两组人群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肝功能、AFP、血清纤维化指标均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29例(78.4%)炎症分级≥G2,12例(32.4%)纤维化分期≥S2.结论 对于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单次的AFP结果不能作为判断肝脏病变程度的决定性指标,积极的肝穿刺检查对于慢性HBV感染者而言是确定肝脏病变程度的必要手段。
- 金茜李文巨毛娟娟叶丹王凤玲杨亦德邱济海
-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