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其元

作品数:17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建湖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4篇微创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疗效
  • 2篇蛋白
  • 2篇血性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清除
  • 2篇血肿清除术
  • 2篇依达拉奉
  • 2篇依达拉奉治疗
  • 2篇预后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手术
  • 2篇内血肿
  • 2篇强化降压

机构

  • 17篇建湖县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7篇陈其元
  • 10篇王建明
  • 8篇严严
  • 4篇陈恒林
  • 3篇张玉爱
  • 2篇陈中萍
  • 2篇王者凤
  • 2篇龚洁
  • 2篇王者风
  • 1篇曹志萍
  • 1篇姚娟
  • 1篇沈霞
  • 1篇邓晓萱
  • 1篇苏慧玲
  • 1篇崔桂云
  • 1篇丁新生
  • 1篇李弘钧
  • 1篇陈伟贤
  • 1篇顾萍
  • 1篇王俊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王建明陈其元陈恒林张玉爱严严王者风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手术依达拉奉
胰岛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本院收治的非糖尿病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1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入院血糖偏高,HbA1c正常),治疗组2为血糖正常组,两治疗组在一般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为血糖正常组,采用一般脑梗死治疗,不用胰岛素治疗。3组均治疗2周,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个治疗组在治疗后14d、30d及9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在脑梗死的治疗中,无论患者是否存在高血糖,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都是有效的。
何殿陈其元
关键词:胰岛素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
出血性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的认识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7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分型。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继发性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的多少,按发病时间及部位可分为早发型、迟发型及血肿型、不规则型。早发型及血肿型预后较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分型不同,预后不同。治疗上应分型分治,个体化治疗。
曹志萍陈其元董海燕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预后
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血栓形成组、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和5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比率脑卒中组为0.61∶0.39,对照组两者之比为0.43∶0.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D型基因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3/98vs10/52,P<0.05)。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有、无脑卒中家族史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是脑卒中特别是脑血栓及腔梗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与脑卒中患者ACEI/D多态性相关,而脑卒中家族史与之无关。
龚洁丁新生陈其元李弘钧陈伟贤顾萍姚娟邓晓萱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脑血管病基因多态性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41例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作头颅CT检查,了解脑水肿情况,计算水肿产生率,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28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14天后水肿产生率为(0.22±0.0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8±0.07)/d(P<0.05);治疗14天,观察组ESS评分为(19.9±5.1)分,优于对照组的(16.1±4.8)分(P<0.05);治疗28天,观察组ESS评分为(25.8±6.0)分,对照组为(21.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陈其元王建明龚洁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脑水肿
双针微创治疗脑室系统完全铸型出血患者32例临床观察
2007年
王建明陈其元严严陈恒林王者凤
关键词:微创手术
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标准进行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统计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d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NIHSS评分,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6.7%和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65.2±8.4)分,NIHSS评分(11.3±5.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3±8.6)分和(16.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能有效延缓血肿增大,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利于促进后期生活活动能力良好恢复,适于临床推广。
陈其元严严王建明
关键词:强化降压脑出血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监测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血中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国产尿激酶对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定量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Fg,TT及D—D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前后D—D明显升高,治疗后TT明显延长,Fg降低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反之则效果不好。结论D—D、TT、Fg是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另外也是能判断溶栓治疗后再栓塞和溶栓后出血的参考指标。
严严陈其元王建明严进张玉爱李恒渠王俊陈中萍
关键词:溶栓治疗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缺血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23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另一组则按常规进行康复。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并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经康复治疗后肢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早期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推广该方法有很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王建明张玉爱陈其元严严王者风
关键词:早期康复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微创脑室外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微创脑室外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4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双侧侧脑室前角微创穿刺,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每日1次,直至脑室中血肿清除,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死亡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脑脊液置换术与微创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相结合用于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单纯的微创双侧侧外引流。
陈其元王建明陈恒林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脊液置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