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晖 作品数:20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并与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相关研究,以了解脑心通胶囊在冠心病治疗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4例住院患者,分为脑心通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生化检测血脂、血糖等指标,... 许嘉鸿 胡朝晖 刘洋 刘如辉 徐文俊 蒋金法关键词:冠心病 脑心通胶囊 血小板聚集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Tei指数的变化与BNP的关系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Tei指数与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210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症状发作后平均(24.2±10.4)h的血浆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患者心梗后30d时室间隔厚度、射血分数和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参数及Tei指数。以性别、年龄、心率、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血浆BNP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随血浆BNP升高,Tei指数呈增高趋势。多因素logishic回归分析显示,BNP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DT、e/a、E/A、S/D及Tei指数相关,且独立于年龄、性别、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危险因素。BNP越高,则Tei指数越增高(β=0.31,P<0.001)。结论:BNP与急性心梗后的心脏舒张功能密切相关,BNP与Tei指数均可作为评价急性心梗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指标。 胡朝晖 阿力木江.阿布力米提 李雪芳 王一平关键词:B型利钠肽 TEI指数 心肌梗死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中药丹参制剂对胰岛素抵抗犬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保护作用研究 2007年 目的建立对胰岛素抵抗狗冠状动脉损伤模型,研究中药丹参制剂对损伤后冠状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6只Beagle犬,高脂食物喂养复制胰岛素抵抗狗模型,6个月后经葡萄糖钳夹实验证实产生胰岛素抵抗,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投药4个月,球囊损伤其冠状动脉,于手术后30 d取损伤段冠状动脉送形态学观察。结果在同等冠状动脉中度损伤强度下,丹参组在光学显微镜下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较少基质产生,导致血管新生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外膜未发生明显钙化。丹参制剂组电镜下出现明显的平滑肌细胞萎缩,细胞核功能不良,出现类凋亡,基质分泌减少。结论中药丹参制剂在胰岛素抵抗条件下可抑制动脉损伤后修复早期中膜平滑肌的增殖、迁移、分泌,可减轻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同时在修复晚期抑制过度钙化的发生,保护血管功能,达到在胰岛素抵抗条件下血管保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丹参抗氧化作用有关,也可能是对核基因表达调控影响的结果,需进一步证实。 胡朝晖 李元民 邹云增关键词:球囊损伤 丹参制剂 血管保护作用 胰岛素抵抗 高脂食物 新生内膜 葛根素对家兔MI/RI中氧化损伤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机体氧化状态的作用及对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静脉注射葛根素20 mg/kg,5 min后结扎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60 min,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80 min,分别于缺血前、缺血60 min、再灌注60、120和180 min时取血,分离血清,测各时间点的SOD、MDA、NO,再灌注180 min的标本同时测CK、LDH。对照组相同时间给予等体积5%葡萄糖液,其余处理同用药组。结果共11只动物成功制模,完成实验观察,对照组5只,用药组6只。对照组和用药组缺血前SOD为307.91 NU/mL和307.26 NU/mL,缺血60 min时为268.52 NU/mL和306.72 NU/mL,再灌注60、120和180 min时分别为263.94和302.05 NU/mL, 256.98和296.06 NU/mL、244.73和284.76 NU/mL,缺血60 min及再灌注60 min、12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前MDA分别为2.80 nmol/L和2.60 nmol/L,缺血60 min时为3.28 nmol/L和2.39 nmol/L,再灌注60、120、180 min时分别为3.64和2.34 nmol/L,4.03和2.72 nmol/L,4.27和2.84 nmol/L,缺血60 min、再灌注60、120和18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缺血前分别为3.61μmol/L和4.26μmol/L,缺血60 min时为3.21μmol/L和3.77μmol/L,再灌注60、120和180 min时分别为3.84和3.79μmol/L, 4.27和4.24μmol/L,3.94和4.06μmol/L.缺血后及再灌注后各时间点NO水平,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180 min时的CK值在对照组和用药组分别为3 234 U/L和2 52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H分别为375 U/L和328 U/L(P>0.05)。结论缺血前静脉使用20 mg/kg葛根素,可减轻家兔心肌缺血60 min、再灌注180 min的氧化损伤,对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影响NO水平。 胡朝晖 李元民 邹云增关键词:葛根素 MI RI 急性心肌缺血 黑色素瘤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促进小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英文) 2009年 本文旨在探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及培养提取液对小鼠后肢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细胞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特异性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是否在这种影响中发挥作用。制作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在腹部皮下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或在缺血后肢肌肉注射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于7,14和21天行激光多普勒扫描(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LDPI)评估后肢缺血组织血流灌注情况,21天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骨髓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s)中的CXCR4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后组织学分析缺血后肢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细胞和细胞培养液均可使BMCs中CXCR4阳性表达细胞数增加(P<0.05),小鼠缺血后肢血流灌注情况明显改善(P<0.05),小鼠缺血后肢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提示,黑色素瘤细胞及细胞培养液可以促进BMCs中CXCR4的表达,通过SDF-1/CXCR4途径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 周涛 胡朝晖 周波 符伟国 王玉琦关键词:局部缺血 血管新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在内皮祖细胞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内皮组细胞(EPC)移植入缺血模型裸鼠体内的存活以及分布情况;研究联合应用SDF-1能否加强EPC移植促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缺血组织中的表达与EPC移植促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建立裸... 胡朝晖关键词:促血管新生 缺血组织 EPC 内皮祖细胞 基质细胞 文献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聚焦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新近资料表明,瘦素不仅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而且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高浓度瘦素可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而在冠心病人群中尚无深入的研究。本试验旨在将冠心病患者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相匹配的非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检测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瘦素水平等相关指标,了解血清瘦素、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期望从此角度探究瘦素与冠心病的关系,为进一步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评分,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调查患者病史,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所有患者均禁食12 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放射免疫法测定瘦素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PA-3型血小板聚集仪测定最大聚集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糖、空腹胰岛素、TC、TG、LDL-C、瘦素、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评分均较非冠心病组高(P<0.05),而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较非冠心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瘦素与年龄、吸烟量、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TC、TG、LDL-C、血糖及胰岛素呈正相关,而与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瘦素呈正相关(r=0.511,P<0.05)。冠状动脉评分越高,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量、瘦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及LDL-C与冠心病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瘦素可能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可能系通过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胰岛素抵抗这个共同土壤而与冠心病发生关联;瘦素可通过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参与冠心病的病� 胡朝晖 李元民 邹云增关键词:血清瘦素水平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率 胰岛素敏感指数 空腹胰岛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BMDCS)进人外周血,并迁移到受损部位再生修复心血管组织是新的治疗策略。G-CSF对心肌梗死,对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缺血性外周血管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都有作用。其机制主要是心肌再生、瘢痕修复、血管新生以及心脏直接保护效应。G-CSF对心血管不良反应报道的不多,主要致白细胞增多引起高黏滞血症,还对凝血、抗凝血系统有较大影响。目前研究多提示其安全,且由于无创、操作简便,G-CSF治疗心血管疾病将会在临床广泛开展。 胡朝晖 邹云增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适度摄入锰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基于美国NHANES 2011—2018年数据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血锰浓度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独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联。方法整合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2011―2018年数据,根据入排标准纳入4005名20至60岁成年人。通过构建广义线性模型及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来分析血锰浓度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之间的关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独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血锰浓度的关系。结果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血锰浓度四分位数中(Q2,Q3,Q4)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校正优势比(可信区间)分别为1.066(0.699~1.699),1.105(0.639~1.613)和0.591(0.376~0.930)。在完全调整模型中,血锰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关系。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表明血锰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U”型相关关系。不良心血管独立事件与血锰的关联和总体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一致。结论基于成年人,血锰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相关,随着血锰浓度上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维持血锰浓度在9.59μg/L对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独立不良事件有益。 刘如辉 程宽 郑芳芳 胡朝晖关键词:锰 成年人 逻辑回归模型 雌激素预处理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提高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雌激素预处理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对其体内归巢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切除卵巢4周后,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前和心肌梗死后1、3、7、14、... 胡朝晖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后 细胞移植治疗 内皮祖细胞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