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世芳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前交通动脉
  • 3篇前交通动脉瘤
  • 3篇交通动脉瘤
  • 2篇形态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未破裂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前交通动脉瘤...
  • 1篇全脑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半暗带
  • 1篇瘤破裂
  • 1篇扩散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谭世芳
  • 3篇吕发金
  • 1篇姚开情
  • 1篇陈莉
  • 1篇魏淼
  • 1篇温家华
  • 1篇刘洋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破裂与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和预测影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从而为临床评估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重庆医科...
谭世芳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超声波诊断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破裂后致残致死率高,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需充分权衡其破裂风险与手术风险。前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亚组,对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评估其破裂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谭世芳吕发金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形态学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温家华刘洋魏淼谭世芳姚开情陈莉吕发金
关键词:缺血半暗带灌注成像血管造影术扩散磁共振成像
基于CTA的破裂与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对比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的114例患者共114个前交通动脉瘤的资料,其中破裂组88个,未破裂组26个。记录CTA图像中动脉瘤的形状、长径、单发或多发、瘤颈宽度、瘤体宽度、纵横比(AR)、动脉瘤倾斜角及血流夹角、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和动脉瘤指向,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前交通动脉瘤单发/多发(P=0.001)、动脉瘤形状(P=0.002)、瘤颈宽度(P<0.001)、长径(P<0.001)、瘤体宽度(P<0.001)、AR值(P=0.014)、血流夹角(P<0.001)和单侧A1优势型发生率(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中,瘤颈宽度(OR=2.950,P=0.022)、AR(OR=6.206,P=0.022)、血流夹角(OR=1.121,P<0.001)是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均具有正向影响;ROC曲线分析显示敏感度(76.1%)、特异度最大时(88.5%)对应血流夹角为126.65°。结论瘤颈宽度、AR值和血流夹角是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瘤颈越宽、AR值越大、血流夹角越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越高,可将血流夹角=126.65°作为判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临界值。
谭世芳吕发金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