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均年龄(31.02±5.94)岁;男性63岁,平均年龄(29.79±6.87)岁。健康人107例,其中女性48例,平均年龄(32.97±6.47)岁;男性59例,平均年龄(29.58±6.6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早期AS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均较健康人减低(P<0.01),而女性患者则和健康人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6例(5%),骨量减少(osteopenia,OT)36例(21.67%)。其中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OP者5例(7.93%),OT者29例(46.03%)。早期AS患者中,男性腰椎部位OP、OT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位OP/OT发生率无差异。(3)中、低年龄组中,早期AS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较健康人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AS男性患者即可出现显著BMD下降,OP发生率为7.93%,OT发生率为46.03%。其中腰椎部位BMD减低及OT发生率更为突出。早期AS患者BMD的下降与疾病活动指标无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在疾病早期即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自发性强直性脊柱炎模型DBA/1小鼠关节韧带及附着点骨化程度和DKK1/Wnt通路的影响,探讨补肾强督方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补肾强督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另设6只同周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组。补肾强督方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低、中、高浓度的补肾强督方,所含生药重量分别为11.25、22.5、45 g/(kg·d),0.2 m L/只,每日1次;阳性药物组灌胃塞来昔布胶囊0.8 mg/只,0.2 m L/只,每日1次;模型组及空白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饲养、灌胃12周。定期观察小鼠体重、饮食、大便、毛发等情况。每两周评价1次小鼠关节炎体征。处死后取小鼠跟腱部位进行大体观察,对跟腱组织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跟腱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DKK1、Wnt5a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炎体征评分明显升高,而补肾强督方各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跟腱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正常组无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软骨及骨形成、炎性细胞及附着点成纤维样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小鼠跟腱组织多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软骨及骨形成较少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组织标本骨化评分升高,补肾强督方各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KK1蛋白表达降低,Wnt5a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强督方高、中剂量组DKK1蛋白表达升高,Wnt5a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可能通过抑制经典Wnt通路来延缓自发性强直性脊柱炎模型DBA/1小鼠关节炎及骨化程度的发生与发展�
目的评价中药补肾舒脊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2例活动期肾虚督寒证AS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补肾舒脊颗粒,西药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疗程12周,疗效评价采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asessment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AS)工作组制定的ASAS20、ASAS40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50(BASDAI50)标准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2周中药组ASAS20的达标率为63.33%(19/30),西药组为66.67%(2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中医证候疗效中药组为70.00%(21/30),西药组为40.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BASDA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PGA及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低于西药组。结论以补肾强督、活血通络立法处方的补肾舒脊颗粒治疗AS有良好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