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节性硬化病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病的CT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结节性硬化病例。结果:结节性硬化病常累及皮肤、脑、肾等器官,主要影像学特征是室管膜下多发性结节,本组11例病人,其中3例单发,8例多发,合并肾错构瘤3例,合并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1例,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结论:CT能清晰显示结节性硬化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 孙建刚刘彦锋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肺Wegener's肉芽肿一例报告
- 1998年
- 孙建刚吕京光魏占勋
- 关键词:WEGENER肉芽肿鼻中隔粘膜糜烂浅表淋巴结肺呼吸音湿性罗音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被引量:21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回顾性分析其CT与MRI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位于右侧肾上腺者7例,左侧肾上腺者4例,最大者约为7.5cm×9.3cm,最小者约为2.1cm×3.3cm。边缘清楚,呈圆形、类圆形。CT平扫呈低密度,边缘清楚,CT值约为15~35.6HU,平均约为23.3HU。增强后动脉期约为18.6~37.8HU,平均25.3HU。静脉期约为23.6~42.6HU,平均约为27.5HU。3例延迟2min后扫描约为28.6~47.9HU,平均约为32.7HU。有2例发现散在斑点状钙化,2例肿块包绕下腔静脉并显示"伪足征"1例。4例MRI检查病例中,T1WI呈略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均低于肝及肾,高于脾脏,T2WI呈高信号3例,等高混杂信号1例。注入Gd-DTPA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边缘略强化1例,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逐渐略均质强化3例,不均质强化1例。结论: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很好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许守利马永华孙晓峰孙建刚刘华
- 关键词:神经节瘤肾上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 右前臂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马永华许守利孙建刚岳都金刘彦峰
- 关键词:外周神经鞘瘤右前臂恶性肢体麻木肿胀
- 同步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综合组,n=19)和单纯放化疗(对照组,n=21)。化疗采用常规EP方案,放疗为适形放疗。分别于治疗完成后3、6个月和1、2、3年复查,从KPS、肿瘤大小、生存率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的KPS评分及肿瘤体积减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CR+PR)综合组为78.9%,而对照组为42.9%。综合组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约为100.0%(19/19)、89.4%(17/19)、73.6%(14/19)和57.9%(11/19);对照组分别为100%(21/21)、76.2%(16/21)、47.6%(10/21)和28.6%(6/2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是目前较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 许守利夏成功王士珂马永华孙建刚苏洪阳乔元岗
- 关键词:射频消融
- 左侧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1例
- 2009年
- 孙建刚许守利刘华马永华史洁
- 关键词:基底节生殖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典型PA13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位于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7例、右侧大脑半球2例。病变大小2.3cm×2.0cm×2.7cm~4.5cm×4.8cm×5.6cm。实性病变3例,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长信号或长信号中见少量短信号的混杂信号,CT及MRI增强后均表现为均质或不均质明显增强,其中2例病灶中心见少量无增强的低信号区,1例CT平扫见钙化灶。囊实性10例,MRI平扫显示肿瘤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性部分无增强,3例见明显增强壁结节,2例病变呈多房性,增强后分隔明显增强,其中1例见短T1、长T2出血灶。结论:脑内PA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诊断。
- 许守利马永华孙建刚任秀红丁霞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脑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诊断被引量:2
- 1996年
- 本文报导了9例脑面血管瘤综合征(Sturge-Weber综合征)的CT表现,认为此病CT的特征性改变为:面部血管瘤或痣的同侧大脑表面的高密度的钙化影,呈均匀的宽大锯齿状或脑回样。其它表现为病侧局部或广泛的脑萎缩或发育不良,蛛网膜下胜及脑室相应扩大,中线结构移向患侧。颅板增厚,头颅不对称等。
- 吕京光孙建刚巩若箴徐卓东王光彬郭道芳王锡明
- 关键词:STURGE-WEBER综合征X线计算机
- 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MRI表现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1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右侧5例,左侧9例。大小2.3 cm×2.5 cm×2.6 cm~17.6 cm×23.8 cm×14.5 cm。肿块以囊实性为主,以囊性为主者3例,以实性为主者7例,基本呈实性者4例,未见完全囊性病灶。CT平扫表现为等或等低混杂密度灶,边缘清楚,实性部分密度与腹主动脉相近,CT值约为38.5~49.3 HU,囊性部分CT值平均约为18.9 HU。MR检查囊性部分呈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实性部分呈等T_1长T_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表现为明显不均质强化肿块,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CT值约为69.5~117.3 HU。门静脉期CT值峰值略下降,信号降低,实性肿块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为64.7~103.5 HU,平均77.8 HU。延迟期实性部分密度、信号逐渐下降。结论: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有一定的CT、MRI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得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
- 马永华许守利孙建刚孙晓峰李安栋岳都金魏东臣
-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诊断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及DSA证实的DVA38例,7例手术病理证实,31例DSA证实,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下11例,幕上27例。8例行CT检查中,4例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2例可见右侧小脑半球出血灶,1例右侧额叶见高低密度混杂病灶。1例增强扫描见右侧额叶条纹状异常增强血管影及粗大的引流血管相连。MR扫描显示清晰,T1WI、T2WI表现为条状血管流空影32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现为不均匀短T1长T2异常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幕下DVA引流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者4例,汇入第四脑室的室管膜下静脉7例,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窦者15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者12例,即汇入脑表面静脉又汇入脑深静脉者1例。结论CT诊断对该病特异性较小,MRI增强扫描多方位观察,可清楚显示DVA的典型表现,MR检查可完全替代DSA成为DVA首选及确诊检查手段。
- 马永华许守利孙建刚刘华张荣坤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