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鹏 作品数:6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深圳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手术方法与疗效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3组进行手术治疗,总结各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双侧脑室外引流在血肿清除时间和总体疗效方面较单侧脑室外引流具有明显优势,而各种手术方法在并发症方面差异不明显。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后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双侧脑室外引流效果明显。 李在雨 陈云鹏 杨正月 李钢 朱志红关键词: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梗阻性脑积水 共享经济 指导原则与基础框架 吴芳 段琦 姚雷 陈云鹏 姚歆 黄远 陆馗枢 王禾 丁月 陈梦缘 马雨昕 魏敏 李文杰 孔庆峰 李晟 刘培艺 席倩倩 刘伟丽 杨晖 王善文两种药物协同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膜同(nimodipine)协同作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PTCI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舒血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膜同10mg及依达拉奉30mg,疗程为2周。受伤当时、治疗2周后、4周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判定脑损伤程度,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GCS与GOS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膜同协同治疗PTCI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李在雨 陈云鹏 杨正月 张钰关键词:依达拉奉 外伤性 脑梗死 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5年 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全脑血管DSA下,确定责任血管后于病变部位局部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并检测介入溶栓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介入溶栓治疗后,显效17例(32.7%),有效6例(11.5%),基本治愈29例(55.8%);溶栓后DSA检查,血管完全再通33例(63.5%),部分再通8例(15.3%),梗死灶血管增多7例(13.5%),改变不明显4例(7.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2w)后为(8±6)分,治疗前为(22±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自立37例(71.2%),轻度依赖5例(9.6%),中度依赖4例(7.6%),重度依赖3例(5.8%),完全依赖3例(5.8%)。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较安全的理想技术。 李钢 李在雨 陈云鹏 蔡晓斌关键词:脑卒中 介入 溶栓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氢波谱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氢波谱(1 HMRS)分析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CI)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54例TCI患者和10例志愿者行氢波谱检查,分析损伤组与对照组,损伤组患侧与对侧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测定值及NAA/Cho,NAA/Cr,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 NAA/Cho,NAA/Cr比值损伤组较对照组以及损伤组患侧脑白质较对侧同一部位正常脑白质(NAWM)显著降低,而Cho/Cr比值显著升高。NAA/Cho,NAA/Cr,Cho/Cr比值变化与TCI患者GCS,GOS具有相关性。结论氢波谱(1 HMRS)分析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李在雨 陈云鹏 杨正月 李钢关键词:N-乙酰天门冬氨酸 胆碱 肌酸 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6年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是介入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此项微创技术1983年由Mullan和Lichtor创造并沿用至今。它问世以来,解除了大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痛,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李在雨 罗毅男 陈云鹏 白灿明 许晓光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相关并发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