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辉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丝绸之路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创作
  • 1篇艺术追求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特色
  • 1篇造像
  • 1篇中国画
  • 1篇书法
  • 1篇书法创作
  • 1篇思维
  • 1篇搜索
  • 1篇体质人类学
  • 1篇能耗
  • 1篇中土
  • 1篇网络
  • 1篇网络路由
  • 1篇文化
  • 1篇无线传感
  • 1篇无线传感器

机构

  • 8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李辉
  • 1篇刘星
  • 1篇张凯
  • 1篇李荣荣

传媒

  • 1篇荣宝斋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湖北画报
  • 1篇海外文摘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抱朴守真
2023年
写在张李冬个展之前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张李冬五年来学习中国画的付出与成绩。在五年的中国画学习与创作中,张李冬通过勤奋的努力和自身的天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从传统入手,汲取笔墨的养分,使他的作品在当代青年艺术家中显得更具传统意味。他的作品不仅具备了传统中国画的语言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追求。张李冬在年少时就已经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我对他在个展开幕之际满怀期望,希望他能够保持初心,坚持纯粹的艺术创作,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明白“功在画外”的道理,将读书、书法创作和绘画相融合,以便将来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本次展览中,张李冬的作品展示了他多年来的努力和成果。他的画作让观众们深入领略了传统中国画的魅力和精髓。
李辉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艺术创作书法创作语言特色创新思维艺术追求
TP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污水处理作为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步演变成朝阳产业。国外的污水处理产业经过长时期发展,已趋于成熟。我国污水处理市场的行政管制也逐步被放...
李辉
关键词:SWOT分析
文献传递
风能发电装置(044)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风能发电装置(044)。;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风能发电。;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李辉 李大卫 王旭峰 孙志栋刘星 白宗辉 李瑞彪
宫内厅本贯休《十六罗汉图》考辨
2023年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贯休罗汉图像的文献梳理,总结出贯休罗汉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两大系统:一是怀玉山系统,包括圣因寺本十六罗汉石刻及拓片、宫内厅本《十六罗汉图》等;二是蜀传系统,包括新发现于四川的单尊罗汉像、高台寺本《十八罗汉图》等。通过风格及图像分析,厘清宫内厅本与圣因寺本拓片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六张罗汉图呈现出与另外十张罗汉图不同的风格,印证了宫内厅本《十六罗汉图》系相隔十六年分两部分先后完成的史实。据此推论,宫内厅本或与怀玉山本同一,即宫内厅本或为贯休真迹。
李辉
关键词:贯休
光伏发电装置(044)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光伏发电装置(044)。;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利用太阳能发电。;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马文涛李辉 张林旺 王建平张凯李荣荣 李瑞彪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及能耗问题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备受关注。而在众多研究方向中,路由协议一直是研究热门。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的研究工作,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是以LEACH协议为代表...
李辉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和声搜索
文献传递
从中土到西域:丝绸之路罗汉信仰及造像在汉地的传播、融合与汉化
2024年
本文探讨了罗汉信仰及其造像艺术沿丝绸之路从中土到西域的传播、融合与汉化。通过对《法住记》的译出及其影响、早期“梵僧相”佛弟子造像风格、贯休罗汉画及敦煌罗汉信仰与造像的分析,揭示了罗汉信仰在汉地的确立及其造像风格的演变。特别是在敦煌,罗汉造像的梵、汉两种风格得到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成果。
李辉
丝绸之路石窟寺罗汉造像的梵汉风格演化及其文化意涵
2024年
本文研究丝绸之路石窟寺罗汉造像风格的演变及其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关系。通过对敦煌等地的石窟寺中罗汉造像的分析,探讨了罗汉信仰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进程。研究表明,罗汉信仰的传播不仅带动了佛教艺术形式的东传,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深入交流和相互影响。文章详细考察了梵僧相与汉僧相罗汉造像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体现了文化融合的复杂性。总的来说,本文揭示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动与罗汉造像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对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辉
关键词:丝绸之路体质人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