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虹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滴注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血药浓度监测
  • 1篇血液
  • 1篇药浓度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浓度监测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用药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去甲
  • 1篇去甲万古霉素
  • 1篇相色谱
  • 1篇静脉滴

机构

  • 4篇铜陵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詹三华
  • 4篇朱虹
  • 3篇周方杰
  • 2篇袁孔现
  • 1篇李顺炜
  • 1篇赵云燕
  • 1篇万涛
  • 1篇凌艳
  • 1篇刘记

传媒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铜陵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4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中心接收的409例ADR报告,了解其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具体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上报的40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09例ADR男女比例为1:1.18,多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23.72%);由静脉滴注和口服方式引起的ADR分别为369例(90.22%)和37例(9.05%);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257例(61.05%),其次为中药制剂37例(8.7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共194例(36.0%)。结论:应加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尽量避免静脉用药和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
朱瞻君周方杰朱虹詹三华
关键词:药品合理用药
162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62例次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次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50~100 mg/L)内,占总例次数的51.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mg/L)的63例次,占总例次数的38.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mg/L)的1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十分必要。
万涛袁孔现周方杰朱虹刘记凌艳詹三华
关键词: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测定法。方法以替硝唑或甲硝唑为内标,血液样品处理采用15% HClO4沉淀、高速离心,NH4 Ac 溶液稀释后进样。色谱分析使用 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组成为甲醇—乙腈—40 mmol·L -1 KH2 PO4缓冲液(含0.1%磷酸)=15∶5∶80(v/v),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0 mL· min -1,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236 nm。灵敏度 AUFs =0.02,以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法在去甲万古霉素浓度(X)为5.0~160 mg·L -1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0.9985(n =6),血清最低检测浓度为2.5 mg·L -1(S /N≥3),日内、日间 RSD <10%,一个月内、反复冻融后的稳定性考察 RSD <10%。结论此法快速、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李顺炜袁孔现朱虹詹三华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监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被引量:1
2015年
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是含有18种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肠外营养输液,其中3种氨基酸是以双肽甘氨酰‐谷氨酰胺和甘氨酰‐酪氨酸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适用于不能口服或经肠道补给营养以及通过这些途径补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的患者,尤其适用于中度至重度分解代谢状况的患者。现报道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引起的心慌、胸闷、注射部位静脉疼痛等1例,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相关信息。
周方杰赵云燕朱虹詹三华
关键词:静脉滴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