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美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调气清热方联合生物反馈对IBS-C气滞肠燥证肛肠动力学影响及临床研究
- 目的: 观察调气清热方及其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气滞肠燥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予调气清热...
- 黄祖美
-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反馈
- 胃复康颗粒对Hp VG湿热证患者胃黏膜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胃复康颗粒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状胃炎(Hp VG)湿热证患者胃黏膜病理及p38MAPK、AT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p VG湿热证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联合组及西药组各45例,中药组予胃复康颗粒1袋/次,2次/d;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每次1片,1次/d。联合组同时服用中药及西药。3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定位活检法取得治疗前后胃黏膜病变标本,用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组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善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2.2%、联合组为88.9%、西药组为73.3%,中药组、联合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联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胃黏膜p38MAPK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较西药组降低明显(P<0.05),与中药组比较效果相当(P>0.05)。中药组、联合组ATF2蛋白表达较治疗前及西药组降低(P<0.05),西药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效果相当(P>0.05)。结论:胃复康颗粒联合西药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抑制p38MAPK/ATF2通路,减少下游炎症因子释放,起到减轻Hp VG湿热证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
- 梁雪宾金秀黄祖美王鹏卢杰夫刘熙荣周德丽郑超伟以敏王伟苏攀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P38MAPK
- 五味清胆方联合西药序贯疗法对Hp VG脾胃湿热证患者胃小凹分类及组织学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观察五味清胆方联合西药序贯疗法对Hp VG脾胃湿热证患者胃小凹分类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135例Hp VG脾胃湿热证患者分为3组:联合组采用中药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中药组单用中药治疗,西药组单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3组疗程均为90d。治疗前后进行内镜下临床证候评估、病变胃黏膜胃小凹形态学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治疗前后内镜下各临床证候积分比较,除西药组对胆汁反流改善不明显外(P>0.05),3组对其他证候改善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组之间比较,联合组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1);其中对黏膜潮红、充血水肿、胆汁反流改善中药组亦优于西药组(P<0.01);对隆起糜烂改善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胃小凹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比较,联合组均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清胆方与西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通过联合西药三联进行Hp清除治疗后序贯联用PPI制剂治疗,具有促进病变胃黏膜腺体修复、变异细胞逆转,对Hp VG脾胃湿热证患者病变胃小凹及组织学有影响,从而对此类患者早期癌变有干预作用。
- 梁雪宾金秀黄祖美周德丽卢杰夫陈国忠彭卓嵛何慧刘熙荣王伟
- 关键词:HP脾胃湿热证
- 胃复康颗粒对Hp相关性疣状胃炎湿热证患者血清CagA、 Hp-NAP、VacA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胃复康颗粒对Hp相关性疣状胃炎(Hp VG)湿热证患者血清CagA、Hp-NAP、VacA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35例Hp VG湿热证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45例,中药组服用胃复康颗粒(蒲公英、紫花地丁、太子参、黄连、山药、浙贝母、白花蛇舌草、蚤休、海螵蛸、佛手、枳实、厚朴、茯苓、炙甘草)治疗;联合组服用胃复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西药组单纯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各组服药疗程均为6周。检测治疗前后三组血清CagA、Hp-NAP、VacA浓度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血清CagA、Hp-NAP、Vac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康颗粒及其联合西药均能使Hp VG湿热证患者血清CagA、Hp-NAP、VacA浓度降低,联合组疗效最优,提示胃复康颗粒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CagA、Hp-NAP、VacA浓度,从而以降低Hp的毒力效应,减轻炎症反应。
- 梁雪宾金秀黄祖美王鹏卢杰夫刘熙荣周德丽郑超伟以敏王伟苏攀
- 关键词:湿热证CAGAVACA
- 五味清胆方及其联合西药序贯疗法对Hp VG湿热证患者胃小凹分类及组织学的影响
- 目的:观察五味清胆方及其联合西药序贯疗法对Hp VG湿热证患者胃小凹分类及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135例Hp VG湿热证患者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五味清胆方联合西药三联+序贯疗法组),即西药三联疗法治疗10日清...
- 梁雪王伟宾金秀黄祖美周德丽卢杰夫陈国忠彭卓嵛何慧刘熙荣
- 关键词:胃部疾病序贯疗法
- 文献传递
- 五味清胆方及其联合西药序贯疗法对Hp VG湿热证患者胃小凹分类及组织学的影响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G)中的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又称隆起糜烂型胃炎,常伴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IM),是一...
- 梁雪宾金秀黄祖美周德丽卢杰夫陈国忠彭卓嵛何慧刘熙荣王伟
- 关键词:疣状胃炎湿热证
- 调气清热方治疗气滞肠燥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调气清热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中药组予调气清热方(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川黄连6 g,枳壳10 g,川厚朴10 g,柴胡6 g,法半夏10 g,浙贝母10 g,生地黄15 g,桃仁10 g,佛手10 g,玄参10 g,火麻仁20 g,杏仁10 g)治疗;西药组服用渗透性清泻剂乳果糖口服溶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2.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治疗后在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嗳气呃逆、口干口苦、腹胀方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西药组治疗后在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腹胀方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而嗳气呃逆、口干口苦的疗效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在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嗳气呃逆、口干口苦方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调气清热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嗳气呃逆、口干口苦方面疗效更为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中药验方。
- 梁雪黄祖美王鹏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 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中医证型与Hp感染、胃小凹形态及其病理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隆起糜烂型胃炎(VG)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中医分型与胃小凹形态、胃小凹形态与病变黏膜病理组织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入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和Hp检测、中医辨证分型,在放大电子内镜下予蒸馏水及二甲基硅油稀释液充分冲洗后,用0.2%靛胭脂喷洒染色进行病变黏膜及周围胃小凹形态学观察分类,并选择病变黏膜区域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阳性的VG患者的中医证型多见于肝胃气滞型及湿热内蕴型,高于其他证型(P<0.05)。列联表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00例VG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小凹形态改变有正相关关系(r=0.649,P<0.01)。湿热内蕴型VG患者病变胃小凹形态多见于C型、D型,共占76.33%。同时,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的等级相关结果亦显示有正相关关系(r=0.798,P<0.01)。结论:Hp感染的VG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临床多见肝胃气滞型和湿热内蕴型。放大内镜下靛胭脂喷洒染色技术对VG患者病变胃黏膜癌变有早期诊断价值,与病理组织学比较,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可行性,对胃癌的一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 梁雪宾金秀黄祖美周德丽卢杰夫陈国忠彭卓嵛何慧刘熙荣王伟
- 关键词:中医证型胃小凹病理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