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琴
-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导管原位癌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9年
- 背景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属于早期的乳腺病变,有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的倾向。目前DCIS研究的热点在于分辨出哪种类型的病灶将发展为浸润性癌。解决这一问题将会使DCIS得到更精确的处理。本研究就不同级别的DCIS及其MRI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目的探讨DCIS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4例DCIS患者(35侧)的病理分级、MRI特征[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病灶形态学和病灶动态增强表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病理分级:低级别4例,中~高级别31例。BI-RADS分类:3类1例、4A类2例、4B类5例、4C类12例、5类15例。病灶形态学:肿块型DCIS 6例,非肿块样强化DCIS 29例。非肿块样强化DCIS 29例中,节段性强化15例、区域性强化5例、线样强化4例,成簇小环形强化15例、集簇状强化5例。病灶动态增强表现: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10例、Ⅱ型TIC 15例、Ⅲ型TIC 10例;早期缓慢强化4例,早期中度强化2例,早期快速强化29例。ADC值<1.2×10^-3 mm^2/s 19例,≥1.2×10^-3 mm^2/s 16例。低级别和中~高级别患者病灶形态学、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中~高级别患者非肿块样强化的分布形式、内部强化类型、TIC类型、早期强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 MRI主要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其中又以节段性、区域性、线样强化,成簇小环形强化和集簇状强化多见,其病理基础是导管受侵,增强时导管周围基质和导管壁强化。MRI表现能反映其病理改变,并能提示病理分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DCIS是否伴有浸润及局部复发的可能性,以调整活检及临床治疗方案。
- 许晓琴汪登斌汪登斌王丽君罗冉刘欢欢章华元
-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
- 结肠注水MSCT对结肠癌分期诊断的价值与限度
- 2008年
- 许晓琴王林友
- 关键词:MSCT检查结肠癌诊断内镜超声检查结肠病变病理检查
-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5
- 2010年
- 许晓琴周林江姚振威林含舜
- 关键词: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不典型胸腺瘤1例
- 2004年
- 许晓琴
- 关键词:胸腺瘤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团片状渗出实变影,均位于单肺,其中累及单叶8例(80%)、双叶2例(20%);10例(100%)均伴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90%)有磨玻璃影,8例(80%)局部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1例(10%)病灶呈“扇形”改变,1例(10%)病灶见“反晕症”,9d内复查9例(90%)有进展,表现为病灶融合增大呈更大范围实变或新出现病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鸟(禽)类接触史可提示诊断。
- 杨登法郭宇闻杨婷陈建华许晓琴罗建华
- 关键词:CT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6例ACC的CT图像特点、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功能性ACC6例,无功能性ACC 10例;16例ACC中,位于左侧肾上腺7例,右侧9例,大小4.4cm×5.4cm~14cm×17cm,最小直径<5cm3例;CT平扫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7例,类圆形3例,椭圆形6例;边界模糊9例,边界较清7例;内见点状或条状钙化5例;病灶内坏死形态不规则15例。16例ACC增强后全部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坏死边缘显示较模糊。其中6例ACC中央出现星芒状、裂隙状较宽区域坏死;2例肿瘤实质大部分坏死形成假囊肿样。病理上肿瘤血管丰富,多见广泛出血、坏死,有血管包膜浸润。结论:A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与其病理改变有一定的关系。掌握这些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 许晓琴姚振威林含舜尹冬青林斌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腺癌病理
- 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垂体脓肿的CT和MR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MR增强后呈均匀薄环状强化。12例中3例见正常垂体,3例垂体柄增粗强化,2例伴邻近脑膜轻度强化,5例伴副鼻窦炎。结论:垂体脓肿症状、体征及CT和MRI表现与其他鞍区囊性病变不易鉴别,但是根据增强前后的特征性表现,有可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 许晓琴姚振威周林江黄丙仓
- 关键词:垂体脓肿磁共振成像
- 支气管扩张的HRCT诊断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 (以下简称支扩 )的HRCT征象 ,探讨HRCT在支扩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支扩患者常规胸部CT、HRCT表现。结果 56例支扩患者有53例HRCT清晰显示了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和范围。支扩的HRCT扫描常见的征象为印戒征、轨道征、胸膜下征。而常规CT显示37例支扩 ;常规CT和HRCT对支扩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66%和94.6%。结论
- 程文君许晓琴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HRCT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 2018年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常与周围型肺癌患者混淆,不仅使患者经受穿刺活检及肺叶切除带来的痛苦,还会耽误患者病情,使病情恶化[1]。多层螺旋CT及高分辨率薄层重建是一种无创、高效、精确的立体医学诊断技术,与普通CT诊断相比,其扫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且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2]。本研究探讨螺旋CT诊断及高分辨率薄层重建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 许晓琴林含舜马路遥林斌杨登法
- 关键词: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螺旋CT诊断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
- 肾上腺少罕见间质肿瘤的CT和MR表现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肾上腺少见和罕见间质肿瘤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和MR资料(其中6例有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上腺囊肿7例,肾上腺淋巴瘤3例,肾上腺巨淋巴结增生症及海绵状血管瘤各2例,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良性畸胎瘤各1例。结果:肾上腺囊肿表现为无强化的水样密度灶;良性畸胎瘤含脂肪密度区;肾上腺淋巴瘤表现轻中度强化,MR DWI高信号,巨淋巴结增生症主要表现为明显强化;海绵状血管瘤见多发钙化灶,无强化;纤维瘤CT平扫为稍高密度肿块,增强后强化明显,延迟扫描逐渐趋于均匀。结论:肾上腺囊肿和良性畸胎瘤CT可明确诊断。肾上腺淋巴瘤、巨淋巴结增生症、典型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表现可提示诊断。纤维瘤较难诊断,确诊需病理学检查。
- 许晓琴姚振威林含舜马路遥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