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兵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Ⅲ、Ⅳ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加以归纳总结。方法:将2013年1-1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Ⅲ、Ⅳ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从而总结中西医结合在胃癌中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生存率、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Ⅲ、Ⅳ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李斌马红兵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 胃癌合并腹水患者接受S-1联合DDP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评估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腹水患者接受S-1联合DDP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方法:78例胃癌伴腹水患者分为接受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的观察组38例,接受传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对照组40例。治疗后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及腹水病情相关因子水平,RT-PCR法测定腹腔灌洗液肿瘤相关分子mRNA表达量。结果:观察组血浆及腹水中ICAM-1、PTN、IL-16、Exosom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灌洗液Beclin-1、PIK3CD、CK19、CK-20、CEA 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aspase-3、Apaf-1等凋亡分子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497、miRNA-936的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miRNA-145、miRNA-181b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联合DDP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可优化胃癌合并腹水患者病情,有助于肿瘤恶性程度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严丽熊宗恒马红兵党明吕春霞
- 关键词:胃癌腹水
- 125I放射性粒子在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53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计划并术后验证,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1、3、6个月,1、2年复查胸部CT随访,评估局部病灶控制情况,随访中位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并对生存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5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位生存期为254天,1年生存率为48.67%,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83.02%(44/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预后与ECOG评分、植入时远处转移、植入后同期化疗、二次粒子植入等相关因素有关(P<0.05);术中、术后气胸和咯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11/53)、13.21%(7/53),无一例患者死亡;植入后在咳嗽、气短、疼痛、声音嘶哑、呛咳和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方面有60.00%~82.61%的缓解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和可行性高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刘志刚张凯歌雷光焰吕卫东张曦宋养荣严丽马红兵王珺程齐
-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转移近距离放射疗法
- FOLFOX联合靶向药物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常规化疗药物联合靶向药物对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药物化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药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和25.0%(P<0.05);治疗后1~5d,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在两周内恢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化疗药物化疗方案联合靶向治疗对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较单纯采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工作中借鉴应用。
- 马红兵党明刘志刚奚颖石宗林王超杨洋杨得振熊宗恒
-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
- 两种方法治疗EGFR19del阳性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比较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9外显子突变(EGFR 19del阳性)肺腺癌患者采用化疗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EGFR19del阳性肺腺癌患者86例,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靶向组42例与化疗组44例。化疗组患者采用铂类联合第三代细胞毒性药物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靶向组患者采用EGFR-TKIs进行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部分缓解12例、稳定18例、进展14例,靶向组患者部分缓解25例、稳定15例、进展2例,化疗组与靶向组均无患者完全缓解,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7.27%、59.52%(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8.18%、95.24%(P<0.05)。靶向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19%、42.86%,明显优于化疗组患者的50.0%和25.0%(P<0.05)。在治疗期间,化疗组共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靶向组共有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GFR19del阳性肺腺癌患者,采用EGFR-TKIs靶向治疗对控制患者的癌症进展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熊宗恒马红兵党明刘志刚奚颖石宗林王超杨洋杨得振
- 关键词:肺腺癌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5.6%,高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TSGF、XIAP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手足麻木、白细胞降低及血小板下降、蛋白尿、腹泻、恶心、呕吐和肝功能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
- 马峰杨贤科马悦马红兵李华
-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胸腺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