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玉
-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肃西部基层液基细胞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 2011年
- 目前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技术已基本取代传统巴氏涂片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但在西部地区由于认识、技术及费用等问题致使普及推广受到限制。为此结合本地情况,提出了"重宣教、建网络、强质控、降费用"的液基细胞学技术的推广模式。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区域防控体系,扩大了筛查覆盖面,降低了西部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及优越性,为西部经济落后区域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王春玉刘军兰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宫颈癌
- 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诊治宫颈疾病1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85例行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及随访术后修复情况。结果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手术时间2~10min,出血量2~10ml,无继发感染及宫颈粘连。成功率为98.4%(182/185),3个月后宫颈修复光滑,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治疗早期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王春玉
- 关键词:宫颈疾病妇科外科手术宫颈锥切术
-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剖宫产腹壁切15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主要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151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王春玉焦玉霞
-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 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2月—2012年12月间在该院收治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的1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9例,诊断符合率81.81%。子宫瘢痕处妊娠孕囊型7例;包块型2例;误诊2例。结论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有效手段,为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 丁丽华王春玉关雪梅
- 关键词:阴道彩色超声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
- 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36例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分为两组,病例组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98例,子宫腺肌病58例;对照组包括子宫肌瘤60例,卵巢良性肿瘤70例,正常育龄女性50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期测定血清CA125水平,复测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并对其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免疫组化CA125标记。结果:病例组血清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分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后标本均行免疫组化CA125标记,术前化验检查血清CA125增高者,其手术后病理标本免疫组化CA125标记亦为阳性。结论: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 王春玉刘军兰
- 关键词:血清CA125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 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8月3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经积极处理无效,出血量≥1000ml者,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36例止血效果满意,保留了子宫,2例行子宫切除术。有效率94.7%。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方法简单、止血速度快、效果明显、保留子宫的优点。
- 关雪梅王春玉
-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
- 卵巢肝样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0年
- 刘军兰张煦王春玉关雪梅刘丽红
- 关键词:卵巢肿瘤甲胎蛋白
- LEEP宫颈锥切诊治宫颈疾病185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2008年12月在我院门诊经TCT(宫颈细胞液基检查)、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185例,均采用LEEP宫颈锥切治疗。其中慢性宫颈炎37例(糜烂≥Ⅱ度29例,宫颈外翻8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109例,CIN病变合并有挖空细胞39例。年龄25-53岁,平均35.5岁;己生育170例,未生育15例。
- 王春玉
- 关键词:宫颈锥切治疗宫颈疾病LEEP宫颈上皮瘤样病变诊治慢性宫颈炎
- 丹红注射液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术前1d开始使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术后7d结束,外加穴位按摩。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的作用,这可能是丹红注射液预防妇科肿瘤术后DVT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 张诚刘军兰王春玉
- 关键词:妇科肿瘤丹红注射液穴位按摩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