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 作品数:3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博物馆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更多>>
- 吴湖帆旧藏明翻本《七姬权厝志》书后
- 2018年
- 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1894-1968)的碑帖收藏,在民国间就已名震江南。"吴氏文物四宝"中,有一件宋拓《萧敷敬妃墓志合册》,因其为宇内孤本而为人称道。吴氏一生中,曾使用二十馀个斋名、别号,一小部分就与其所藏碑拓有关。如双修阁,源自于《萧敷敬妃墓志合册》;
- 李军
- 关键词:吴湖帆
- 《种松山庄藏书目》负字号书目标注——周广业父子著述考略
- <正>海宁洛塘周氏,源出汉太尉周勃长子胜之后。至北宋末年,周渊渡江南迁,是为南迁始祖。此后历传十世,至周肇允迁居洛塘,是为洛塘一支之祖。又传五世,至周易分居塘北,已是明嘉靖间。而明清之间,洛塘周氏人才辈出。清乾隆中,有名...
- 李军
- 雅集与藏书——曹寅在苏州之交游
- 2014年
- 本文以曹寅在苏州任职期间,与吴中绅士、明遗民的雅集为线索,重点考察其与钱澄之、余怀、昆山徐氏、陆漻、宋荦、张伯行等的交游史实,在清初江南私家藏书的大背景下,揭示楝亭藏书的搜集过程及有关细节,间接反映曹寅在苏时公余的日常生活。
- 李军
- 关键词:雅集
- 易代之选中的吴门墨影
- 2018年
- 手札收藏,由来已久,至于明清,蔚为大观。明清之际收藏家除了网罗前代珍品外,也不遗余力地搜集本朝名家的手迹,但将手札作为专题收藏者却并不多。直到晚清民国间,才大量涌现明清两代乃至近代名人手札的专门出版物。历代对手札(尺牍)的整理,除少量以墨迹原件或摹本传世外,大抵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刻本,单纯抄录手札文字内容,加以编订,雕版刷印,装订成书,保存其学术资料性,而失去了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1]);一是拓本,按某一标准选择手迹,勾勒上石(目录、小传多为木刻,
- 李军
- 关键词:祝允明
- 补论吴兆骞《秋笳集》版本——以康熙间徐乾学刻本为主
- <正>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江苏吴江人。少年颖慧,诗名于江南,吴伟业将之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并称为"江左三凤凰"。因顺治十五年(1658)丁酉科场案,吴兆骞无辜受累,流放宁古塔二十三年。后经纳兰性德之...
- 李军
- 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上)
- 2018年
- [清]王翚临赵文敏山居图轴纸本设色苏州博物馆藏款识:野水湾湾漾绿,茅堂小小藏春。欹柳矮挑相望,苓芽茗荚尝新。睡起酒香扑鼻,行吟松粉粘身。昨夜雨痕初上,鸬鹤直到西邻。己丑清和上浣,临赵文敏真本,耕烟散人王翚。
- 李军
- 关键词:收藏清代
- 潘祖荫家书(上)
- 2024年
- 整理说明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又字东墉,小字凤笙,号郑■、苏舫。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生于京师米市胡同。潘世恩孙、潘曾绶子。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以探花及第,朝考授编修。咸丰四年(1854)四月,潘世恩卒于京邸,潘祖荫蒙恩以翰林院侍读候补,此后仕途屡膺恩赏,晚年历任工、刑、礼、兵、户五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卒谥文勤。著有《潘祖荫日记》《郑■诗文存》《奏稿》《芬陀利室词》等,编刻有《功顺堂丛书》《滂喜斋丛书》等。
- 李军
- 关键词:翰林院
- 梅景传家:从吴大潋到吴湖帆的收藏
- 2018年
- 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3月11日,苏州博物馆举办"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之二"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图1)。苏州吴氏作为晚清到民国苏州地区著名的收藏世家,从吴大澂开始,就以收藏闻名江南,至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在继承祖父藏品的基础上,继续四方搜集,最终成为近代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此次特展,汇集了吴氏祖孙所藏精品132件。
- 江伟达李军
- 关键词:吴湖帆博物馆藏吴大澂
- 《天下郡国利病书》传本考略被引量:1
- 2014年
- 以《天下郡国利病书》稿本为线索,梳理其康乾以后之流传轨迹,对前人如王颂文、金达、黄珅等论述加以补订,反映苏州藏书家与《天下郡国利病书》稿本之渊源。同时对分卷抄本、印本之传布情况加以钩稽,揭示分卷本在清代作为《利病书》传播之主流,其价值不容抹煞。
- 李军
- 周勋常诗稿二种述略
- <正>周勋常(1771-1840),字纪君,号兰江。浙江海宁人。周广业次子。广业(1730-1798),字堇圃,号耕厓。乾隆四十八年(1783)中举后,屡试不第,但毕生致力学问,著述多达二十余种,惜大都未能刊刻问世。遗稿...
- 李军邱少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