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 作品数:11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非ST段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8年12月因胸闷、胸痛不适入住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患者76例,入院行心电图未见相关导联ST段改变,动态观察心电图及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多次复查未发现心电图有动态改变,但血清超敏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开始升高,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观察有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次全闭塞,同时观察病变冠脉血管的部位、内径。结果纳入的76例心电图无ST段改变,但数小时后血清心肌标志物升高的胸闷、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次全闭塞的患者占94.74%,比例较高,多见于钝缘支,占78.95%,且冠脉血管内径均>1.5mm。结论除了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常常出现在临床当中,对此类不典型的患者,早期识别很重要,及时有效的处理,预后良好。 许明 张伟国 徐栋 彭辉关键词:ST段 急性心肌梗死 定量血流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2024年 目的对比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指导的PC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筛选2024年1月1日前关于CAG/QFR指导的PCI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的有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0篇文献入选,CAG指导的PCI组共3070例患者,QFR指导的PCI组共3303例患者。相对于CAG指导的PCI组,QFR指导的PCI组有更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OR=0.49,95%CI:0.42~0.59,P<0.001)、心肌梗死(OR=0.52,95%CI:0.41~0.65,P<0.001)、再次血运重建(OR=0.46,95%CI:0.32~0.65,P<0.001)发生率,而两组间的全因死亡率无明显差异(OR=0.68,95%CI:0.38~1.22,P=0.20)。结论与常规CAG指导的PCI相比,QFR指导的PCI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张琳赟 许明 张伟国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先天性镜像右位心合并单冠状动脉畸形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4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以"间断胸闷、胸痛3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体:血压200/120mm Hg(1 mm Hg=0.133 k Pa),双肺呼吸音清,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内第5肋间0.5 cm,心率67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未见浮肿。胸部正位X线示镜像心脏右位、腹部立位X线片示内脏反位;超声心动图示: 李科 张孝忠 朱正芳 张伟国 徐重萍 张丽丽关键词:镜像右位心 急性心肌梗死 先天性 入院查体 X线片示 病理性杂音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10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治疗组)和长效钙拮抗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心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是较理想联合方案之一。 凌受毅 朱正芳 张伟国关键词:中青年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心率 Brugada综合征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例 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报道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例,结合文献及近几年相关指南共识,谈谈个人体会。 李科 张孝忠 张丽丽 朱正芳 张伟国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 心脏骤停 心源性猝死 球囊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床旁球囊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非透视下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X线透视下普通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透视下起搏)在成功率、安全性及操作时间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法,12例非透视下起搏,9例透视下起搏。结果全部病例均起搏成功,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血气胸、栓塞、心肌穿孔等并发症。两种方法在成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操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起搏相比,非透视下起搏无需X线引导,也不需要特殊器械,具有床旁、快速、微创、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等优点,可实施现场急救,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 朱正芳 陈弹 张伟国 凌受毅关键词:心脏起搏 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42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2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心衰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NT-proBNP浓度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均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52,P<0.01)。结论老年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检测心功能的有效生化指标。 朱正芳 张伟国 姚丽琴 陈泽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7年 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47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并以同期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7例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测量两组对象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I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含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各自患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I含量以及检测阳性率(89.36% vs 14.89%、87.23% vs 14.89%、93.62% vs 6.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结论: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是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率。 张伟国 张孝忠关键词:心肌损伤标志物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