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宏

作品数:54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地震
  • 10篇震前
  • 9篇地电
  • 9篇热红外
  • 8篇地震前
  • 7篇地电场
  • 7篇大地电场
  • 7篇M
  • 6篇地磁
  • 6篇断裂带
  • 6篇郯庐断裂
  • 6篇郯庐断裂带
  • 6篇裂带
  • 5篇形变
  • 5篇亮温
  • 4篇强震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岩体
  • 3篇岩体裂隙

机构

  • 54篇辽宁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吉林省地震局
  • 2篇铁岭地震台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辽宁装备制造...
  • 1篇大连地震台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54篇张志宏
  • 28篇李梦莹
  • 12篇钱蕊
  • 12篇张丽
  • 11篇焦明若
  • 11篇孔祥瑞
  • 8篇王亮
  • 4篇王岩
  • 4篇曹凤娟
  • 3篇翟丽娜
  • 3篇王喜龙
  • 3篇王喜龙
  • 2篇王海燕
  • 2篇贾晓东
  • 2篇李彤霞
  • 2篇崔政东
  • 1篇李俏
  • 1篇程程
  • 1篇李营
  • 1篇杜建国

传媒

  • 19篇防灾减灾学报
  • 7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震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4篇2021
  • 4篇2020
  • 1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原M5.7地震前地磁异常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计算2018年5月28日松原M5.7地震前6个月的东北地区地磁分钟值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得到松原地震孕震区的地磁异常主要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和地磁加卸载响应比超阈值异常。
张丽张志宏李梦莹黄明威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地磁低点位移
基于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水渗流模型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基于地电场潮汐波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辽宁地区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并对比分析降雨、温度、磁暴等典型干扰对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受典型干扰的影响较小。结合2013-01-23辽宁灯塔M_(S)5.1地震前后优势方位角α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多个同一或相邻地质构造地电场台站准同步的岩体裂隙电荷移动方位的长时间突变可认为是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
张志宏李梦莹焦明若黄明威孙庆山孔祥瑞
关键词:大地电场
利用遥感影像研究2014年新疆于田地震同震形变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36.1°N,82.5°E),震源深度12km,震级MS7.3(CENC).此次于田地震震中位于阿尔金断裂西...
杨士超张志宏夏彩韵王岩
关键词:于田地震同震形变位移场遥感影像处理
2018-05-28松原M_(S)5.7地震地电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研究东北地区地电场观测资料,结合2018-05-28吉林松原M_(S)5.7地震,分别对震中周边自然电场E_(SP)和大地电场E_(T)地震前后背景、临震、震后响应时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应用岩体裂隙水电荷移动渗流模型计算研究区电荷移动的优势方位。结果表明,震前绥化、林甸、肇东、望奎自然电场E_(SP)出现明显的小幅度突跳或大幅度跃变,电荷移动的优势方位震前3个月内出现45°挤压或拉张异常特征。
李梦莹张志宏焦明若方禹心
关键词:自然电场大地电场
新城子深井地电阻率降雨干扰定量分析
张志宏黄明威张丽雷焕珍张仁鹏
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M_(s)4.9地震热红外异常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1 研究背景地震与热辐射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诸多研究有:强祖基等(1992)认为,热红外异常是,地震时构造板块间的摩擦使得岩体内的温室气体沿着断裂缝隙逸出,也称作"地球放气",惰性气体被低空电场电离后形成各种波段的红外光.
李梦莹张志宏黄明威杨牧萍
关键词:热红外
辽阳FD-105K与FD-125水氡观测仪对比分析研究
2017年
通过对辽阳地震台汤河冷泉2014年4月以来的两套水氡观测仪对比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套仪器产出的数据具有长周期趋势上的同步性变化特征,氡值均具有明显夏低冬高的年变规律,月均值相关性参数计算也表明两套数据具有高的相关性,但氡值的数值差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FD-125水氡观测仪暂不能完全取代FD-105K水氡观测仪,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对比观测才能定论,最好能有震例进行检验。
吴建霆李俏杨晓东张丽底欣欣张志宏
关键词:水氡观测
2013年4月20日芦山(中国)M_S7.0地震可能的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2013年4月20日在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_S7.0地震,造成196人死亡,23人失踪,12 000多人受伤。为了分析芦山地震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搜集了区域(25°N~35°N,98°E~108°E)范围内,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时间段内,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地表亮温资料。使用在时域和频域分辨率都很好的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相对功率谱亮温数据,得到了分析区域内亮温相对功率谱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相对小波功率谱异常出现在2013年1月24日到4月19日。异常首次出现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区域,然后逐渐朝着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方向扩展;从3月1日开始沿鲜水河断裂带也开始出现异常;最终,异常聚集在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交会区域。随着异常的出现,异常区域和相对小波功率谱振幅逐渐增大,在3月下旬异常区域和异常振幅达到最大。随着地震的临近,异常振幅和空间区域逐渐减小,最终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域的东南边缘。芦山地震是在此期间异常区域仅有的显著地质事件,因此认为,热红外相对小波功率谱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芦山地震是有关联的。
T.XieW.Y.Ma张志宏李梦莹许忠淮(复校)
关键词:亮温热异常小波变换
辽宁地区矿震波形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辽宁省阜新市和抚顺市周边区域的煤矿近年来矿震频发,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利用辽宁台网宽频带地震资料,采取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剔除噪声干扰,分析解释了辽宁阜新、抚顺矿震的典型地震记录特征,为日常的地震速报和震相解释服务。
王承伟王晓睿梁一婧张志宏
关键词:震相分析波形特征
利用遥感影像研究2014年新疆于田地震同震形变
2019年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36.1°N,82.5°E),震源深度12km,震级MS7.3(CENC)。此次于田地震震中位于阿尔金断裂西南段尾端的分支断裂的交汇处,为拉张与挤压变形的过渡带,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发生强震的背景。
杨士超张志宏夏彩韵王岩
关键词:地震同震形变阿尔金断裂地震台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