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远
- 作品数:21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儿童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方法。方法应用儿童中毒病例信息收集表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中毒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年龄、原因、途径、种类和后果。结果共收集中毒病例353例。〈1岁28例(8.0%),-4岁255例(72.2%),-9岁35例(9.9%),〉19岁35例(9.9%)。中毒发生在家庭305例(86.4%),家庭以外48例(13.6%)。经消化道中毒348例(98.5%),吸入5例(1.5%)。患儿自己误服281例(79.4%),家长喂错药或超量喂药48例(13.6%),医源性7例(2.1%),试图自杀12例(3.4%)。药物中毒206例(58.4%),化学制剂55例(15.6%),鼠药26例(7.3%),农药45例(12.7%),有毒植物16例(4.5%)。353例中,急诊留观治疗297例(84.1%),因病情危重住PICU56例(15.9%),死亡4例(1.1%)。结论中毒好发年龄为1~4岁,主要原因为误服,毒物种类第一位是药物,导致死亡或严重中毒的种类包括精神类药物、农药、鼠药。预防工作重点为防止幼儿家中误服,主要措施有加强儿童监管、妥善保管家中药物及有毒物品、鼓励使用药品安全包装。
- 曹雪笛高恒妙廖琨王新伟王龙赵光远霍枫钱素云
- 关键词:儿童中毒流行病学
- 儿童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 曹雪笛廖琨王新伟王龙赵光远霍枫钱素云高恒妙
-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中毒致抽搐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导致过量引起严重中毒者罕见.本文报告3例,均有血利多卡因浓度增高及抽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中2例有呼吸困难,1例合并惊厥持续状态、呼吸衰竭、肺出血.3例全部治愈.治疗包括控制惊厥、使用亚甲蓝降低高铁血红...
- 赵光远高恒淼
- 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危象被引量:6
- 2020年
- 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危象均可危及患儿生命。血钾严重异常多由细胞内外钾的分布以及肾脏排钾调节异常导致。血钾受胰岛素、儿茶酚胺、酸碱平衡及醛固酮等多因素调控。治疗策略包括预防并快速解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纠正高钾或低钾血症,诊断并治疗潜在病因。
- 赵光远王荃
- 关键词: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危象
- 儿童重症流感的诊治策略被引量:2
- 2023年
- 流感病毒可累及包括儿童呼吸系统在内的多脏器和系统,从而导致重症流感,高风险儿童尤其容易发生重症流感甚至死亡。流感病毒可通过直接侵犯以及继发性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肺炎和流感相关脑病是最常见的肺内和肺外流感重症。重视高危人群并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及时正确地处理肺内和肺外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 赵光远王荃
- 关键词:流感病毒重症流感儿童
- 儿科急诊死亡37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371例急诊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儿37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放弃治疗情况及死亡地点。结果 371例死亡患儿中,男209例(56.3%),女162例(43.7%);死亡年龄〈1个月59例(15.9%),1~6个月139例(37.5%),7~12个月89例(24.0%),13个月~6岁57例(15.4%),〉6岁27例(7.2%)。死亡原因为先天性疾病138例(37.2%),感染性疾病75例(20.2%),意外伤害及中毒47例(12.7%),血液肿瘤疾病41例(11.1%),其他心脑疾病70例(18.8%)。年龄〈1个月、1~6个月、7~12个月的患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先天性疾病,分别为33例(55.9%)、64例(46.0%)、36例(40.4%);年龄13个月~6岁、〉6岁的患儿死亡原因主要为意外伤害及中毒,分别为18例(31.6%)、9例(33.3%)。371例死亡患儿中,放弃治疗248例(66.8%),其中院前死亡128例(34.5%)、院内死亡243例(65.5%)。结论儿科急诊死亡多发生于〈1岁者,死亡原因多为先天性疾病,〉1岁者多为意外伤害及中毒。
- 王新伟张成晔耿荣高恒秒廖琨赵光远曹雪笛王龙
- 关键词:急诊死亡
- 369例急性中毒患儿前瞻性分析
- 评价及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好发年龄、原因、途径、种类以及处理措施,提高医生及家长对于儿童中毒的警惕性.应用儿童中毒病例信息收集表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份北京儿童医院接诊的369例中毒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归...
- 曹雪笛廖琨赵光远王龙霍枫王新伟高恒淼
- 收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自杀儿童行为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儿童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 为进一步制订儿童自杀防范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因自杀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共62例自杀儿童入组。男20例(32.3%), 女42例(67.7%), 男∶女比例为1∶2.1。就诊年龄(13.1±1.5)岁, 最小年龄7.9岁, 最大年龄15.7岁。既往诊断精神类疾病患儿17例(27.4%)。58.1%患儿存在自杀行为的触发因素。自杀方式:服药/毒(服药)53例(85.5%), 高处坠落6例(9.7%), 自缢3例(4.8%)。服药组中男性占比26.4%, 高处坠落及自缢组男性占比66.7%, 不同性别组自杀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4, P =0.025)。服药自杀药物成分:毒物20例(37.7%), 抗抑郁药物14例(26.4%), 非处方药物10例(18.9%), 其他处方药物5例(9.4%), 镇静安眠药物3例(5.7%), 日用化学品1例(1.9%)。药物来源:18例(34.0%)为自己购买, 16例(30.2%)为家中储存药品, 13例(24.5%)为正在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服药患儿比非服药患儿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更短(Z=-2.884, P=0.004)。因自杀入住PICU患儿总病死率16.1%(10/62)。不同自杀方式之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3, P=0.019)。结论学龄期儿童以及男孩更容易选择冲动型、伤害性更高的自杀行为, 青春期女孩更容易选择服药作为自杀方式, 需重点关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自杀风险。服药为儿童自杀的主要方式, 服药死亡患儿中主要为服用除草剂和抗抑郁药物, 提示可通过控制农药(尤其是除草剂)的获得途径和抗抑郁药的获得剂量, 降低儿童自杀行为的危险度。
- 赵光远武洁王荃李峥廖琨钱素云
- 关键词:儿童自杀行为
- 儿童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方法.方法 应用儿童中毒病例信息收集表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中毒患儿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年龄、原因、途径、种类和后果...
- 曹雪笛廖琨王新伟王龙赵光远霍枫钱素云高恒妙
-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前后儿科急诊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流行前后儿科急诊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日至2022年7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患儿,根据就诊时间分为SARS-CoV-2流行前期(简称流行前期)和SARS-CoV-2流行期(简称流行期),分析流行前期及流行期儿童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患儿94707例次,其中男55476例次,女39231例次,年龄29 d~18岁,平均(4.9±4.1)岁。流行前期就诊29590例次,其中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54.8%(16203/29590);流行期就诊65117例次,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42.4%(27645/65117)。与流行前期相比,流行期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减少了39.8%(其中肺炎减少56.9%,流行性感冒减少53.6%)、消化系统感染减少19.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减少49.2%、泌尿系感染减少4.7%、其他感染减少26.3%。除泌尿系感染外,流行期各类型感染性疾病就诊人数占全年总就诊人数的比例均低于流行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行前期相比,流行期第一年的一、二、三级应急响应时期感染性疾病分别减少了74.9%、60.9%、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流行期第一年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的冬季就诊高峰值明显减少;流行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夏季就诊高峰季消失。结论相比SARS-CoV-2流行前期,流行期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可能与应急响应措施相关。
- 赵光远武洁王龙霍枫廖琨王荃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急诊感染性疾病疾病谱儿科